从经典课文《小马过河》的变迁谈起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这些天听讲座突然听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台上讲课的是一位老先生,年过五旬,待他讲完他所学的《小马过河》才发现,原来这一篇经典小学课文竟几经变迁。
  
  这篇文章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学的版本是,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水浅,只到小腿,可以放心过。松鼠说,水深没过头顶,不能过。小马听了两位的话犹豫不决,马妈妈让小马自己尝试一下。最后小马下河一试,水只到大腿,便过河去了。
  
  但老先生那个年代的《小马过河》是什么模样的呢?小马要过河,马妈妈说等等看别人怎么过。老牛过去了,马妈妈说牛会浮水。骆驼过去了,马妈妈说骆驼比咱们高。直到松鼠过去了,马妈妈才放心的让小马过河。
  
  同是《小马过河》的故事,两个年代的课本竟然如此大不相同,不由让人深思。这看似是课文的变迁,却不如说是两个年代思想的变迁。
  
  老先生那个年代,大概是建国初期,缺乏治国经验,在改革中多采取先观察,研究透了再实行的措施,也就是看看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等,如何走,我们就跟着走,看着别人过去了,我们才亦步亦趋的随着过河。故小马也随着骆驼、老牛和小松鼠过了河。在那个年代,改革急不得,也不能急,解放初期民心向稳,不能乱。
  
  而改革开放年代后的课本,小马却是听取多方意见,自己去试水。这无异于是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这句名言的翻版。改革开放初期,毫无经验可循,在河岸上的小马不能等了,万一没有松鼠过去呢?难道小马要永远等下去?事实上,骆驼没过去就被压垮了,松鼠们也不敢过去。在这快刀斩乱麻的时候,小马就需要一种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别看是一篇小小的课文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态度。这两种面对问题的态度也恰恰是这两代人的思想上的不同。也正是思想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改革初期,南方沿海敢为人先,一匹小马在马妈妈的鼓励下淌水过河,吃到了最嫩的青草,而中部地区,这匹小马却不敢有所行动,都等着小松鼠帮自己试水。待小松鼠都去到河对岸时,青草怕已被前面的小马吃光了。待一次次面临过河的考验,敢为人先的小马便越来越壮实,而每次都等着小松鼠给自己试风险的小马便越来越孱弱。这就像这正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原因。
  
  就如同著名的“芝诺悖论”中,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一样。思想不敢超越乌龟,阿喀琉斯跑再快也追不上乌龟。
  
  换改革模式,不如换改革思想,改革思想不解放,就是让你走在前面,最后也会被松鼠超过的。倘若能有敢为人先、所向披靡的改革创新精神,就算现在落在松鼠的后面也能步步为营,不断赶超。这就是为什么解放思想如此必要了。
  
  换思想一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的思想解放没有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也没有很好的衡量标准。故而才要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人们解放思想。
  
  首先便是各种教育,且不论邓小平理论等一些大道理,就是这《小马过河》的课文也蕴含着改革的精神。但是,就如文章开头说的老先生那一辈,从小就接受的是较为保守的教育,后期教育虽能有一定成效,但思维的惯性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再如同中部地区,数千年的农业大省,富庶之地,却在改革中落后,让人叹息。中部的落后在于传统农业思想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典型的种粮的没有卖粮的赚钱。如何尽快赶上才是当务之急,长期的教育就如同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沿海地区的领导干部不断到中部地区任职,为中部地区从指导思想上注入了改革的活力。
  
  又如干部年轻化,形式上换的是年轻干部,实质上换上去的却是改革创新的思想。就像有的地方说的“不换思想就换人”一样。年轻人思想的活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思想活力,正是改革创新的活力。他们心中的小马是不会等着松鼠过河,而是一马当先。近年来不断鼓励大学生下乡、进村,也正是如此,不断用充满活力的思想浇灌整棵大树,帮助整棵大树焕发生机。这才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思想解放。
  
  也许跑在前面的小马会呛到水,但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小马必然能吃到对岸最鲜嫩的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