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默里快乐 在快乐中收获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全册教材简析与板块说明:
二年级上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两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板块的形式构成成整个教材体系。全册共有十二个主题板块,每个板块的内涵都很丰富,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为儿童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粗心的小画家》就是本册教材中第三板块“幽默”主题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儿歌的形式出现,以识字为主。在内容编排上,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前后两个板块的内容都为“汉字家园”,集中识字。安排诗歌在这个位置,借助诗歌来识字,既是对汉字家园(一)综合识字能力的延伸与运用,又为汉字家园(二)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从集中识字过渡到儿歌识字,再到集中识字,教材内容也突出了变化,吸引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个板块中的两篇儿歌,都是以“幽默”的形式出现的,它们篇幅短小,直观易懂,便于有效地组织教学、巩固识字,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让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个适应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过程,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解开“吹牛皮”的秘密,感受幽默的乐趣。
《一对蝈蝈吹牛皮》是一篇民间讽刺儿歌,最初流传于山东省。细读文本,这首儿歌还有一定的“叙事”色彩呢,它叙述了两只蝈蝈先吹嘘在南山吃了鸟,在北山吃了鸡,在东山吃了狗,在西山吃了驴。接着又吹嘘在关外吃了虎,东海吃了鲸鱼,牛皮越吹越大。在这时,来了一只大公鸡,两只吹得正起劲儿的蝈蝈自以为真能吃了鸡,就一齐奔向大公鸡,结果反被公鸡吃了。
这首幽默诗在语言上独具特色:它采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笔调诙谐、直白易懂、朗朗上口,读来就像两个孩子在打嘴仗,十分亲切好笑。看作品里的“主人公”大小两只蝈蝈吹牛越吹越来劲,越吹越邪乎:你说“吃了只鸟”,我就说“吃了只鸡”(鸡比鸟大);你说“吃了条狗”,我就说“吃了头驴”(驴比狗大);反正谁都不想甘于下风……到“得儿”的一声喂了鸡,这两只蝈蝈便也为自己的吹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仔细推敲文本,文中量词的运用丰富而准确,一只鸟、一条狗、一头驴……这不正是“汉字家园一”中量词知识的再延伸吗?这小小的发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教材编排上的“匠心独运”。
笑毕细细品味, 作品并非在写蝈蝈。从蝈蝈的命运中,我们读懂了它“做人”方面的要义:牛皮吹大了,收不回来,就会连性命都搭上。我们是不是要实话实说,做一个实事求是、诚实的人呢。
回过头来,再来品味一下这篇小幽默,我们不难看出文章的写作特色:文本对两只蝈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极为传神。在语言描写上,诗歌展现了两只蝈蝈的对话情节,依次出现了“鸟”、“鸡”、“狗”、“驴”“虎”“鲸鱼”这几种动物,通过比较,它们吹牛皮时一个比一个口气大;在神态描写上,蝈蝈吹牛皮时是一个比一个神气,在大公鸡来时,它们并没把大公鸡放在眼里,都很生气,它们显然在吹嘘中迷失了自己;在儿歌当中,还有对两只蝈蝈的动作描写,它们对大公鸡到来时的表现是:伸伸腿、捋捋须、奔向大公鸡,表现出了它们自认为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幽默和夸张效果,也使我们如临其境,深受感染,看得我们忍俊不禁。
三、在幽默里快乐,在快乐中寻求教育的价值:
读着儿歌,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幽默带给我们的愉悦,在这文质兼美的文字里,我们更感谢它对我们的赠予,让我们期待着收获更多的知识宝藏:
这一课所记叙的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在入情入境地品读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由小动物想到人,学习做事谈话要诚实,不要说大话,要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这便是本文的人文魅力之所在。
同时,这则幽默儿歌承载着识字和写字的重任,在文本中隐藏着12个要求会认的字,7个会写的字。会认的字中形声字较多,可引导学生继续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本课要会写7个字,学习2个偏旁部首“马、页”。认识多音字“奔”。同时文本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亦可借助文本随文识字,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这就是本文的工具性价值所在。
同时,这篇儿歌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的最佳材料。这篇儿歌是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出现的,取材于孩子的生活实际,借事明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平实传神,易于理解、朗读和表演,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在本篇儿歌的课后题中也有让学生在读文后“演一演”的提示。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知着教材,体会着它即将带给我们的精彩!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教参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一是尽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小幽默所蕴含的意思,少讲解,多自悟,从中受到教育。二是要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引导随文识字,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除以上的这些要求外,我觉得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必要教给孩子们一些朗读的方法,因为在这篇儿歌当中,有着丰富而典型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它是训练孩子们朗读能力的不可多得的材料。
鉴于本单元教学要求,根据个人解读教材的体验和本课教学价值的呈现,结合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实际能力与困惑,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12个生字,继续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字,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会写7个字。学习2个偏旁部首“马、页”。认识多音字“奔”。积累识字方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感受朗读的过程、学习朗读的方法。
3、在诵读中,感受幽默的愉悦,体会幽默的寓意。培养学生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难点:在诵读中,感受幽默的愉悦,体会幽默的寓意。培养学生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我们可以用两课实来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认读12个生字,会写两个字“欠”和“吹”,流利有地朗读课文并明确课文的主题。
第二课时:有感情地读课文,表演故事,写余下的字。
五、教学“亮点”展示:
1、巧借课文,多种方法识字。
这篇儿歌幽默有趣、内容简单明了,是实践各种识字方法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切入对文本的学习,相机便可以学会其中的“蝈”和“吹”字。随文利用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碰”“伸”“捋”和“奔”。并根据儿歌中的“它们俩”记住“俩”,并和“两”进行区分记忆。利用板书动物图片对比记住“驴”和“鲸”这两个字。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借助儿歌的情境来记字,反过来也能通过记这些字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道理。彼此作用,相得益彰。同时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集中识记其它的汉字,这样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我们能体会到多种方法识字的便捷与快乐,轻松地落实和巩固了教学重点,让我们如释重负。
2、巧借朗读、领悟文章的寓意。
这篇儿歌的语言虽然极为通俗简炼,含义却较深刻。如何在不讲解的情况下让孩子体会儿歌所蕴含的道理就是一个难题,文本关注了蝈蝈吹牛皮时的对话、动作和神态描写,适合于朗读。而有感情地朗读恰好是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之所在。
本课可由题目引入,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对蝈蝈是怎样吹牛皮的呢?一步一步引出儿歌内容,同时相机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它们的牛皮是越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那就把自己当成这只蝈蝈,试着读一下吧;再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这时不要忘记朗读方法的指导:重点在对两只蝈蝈的三种描写上,对话的声调也要读得越来越高;利用重音和停顿的方式来读出两只蝈蝈的动作,突出神气劲,增强其讽刺效果。这样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表演,逼真生动,富有感染力。
巧妙的设疑,朗读方法的运用,带孩子们进入了诗歌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不可自拔。孩子们会随儿歌的内容一起跃动,享受表演的畅快,其中的道理也不攻自破,朗读的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3、巧借对话,说自己的故事。
本课以物喻人,引发我们不尽的思考:我们也有吹虚自己的习惯,也有说大话的经历。那就让孩子们也说一说自己“吹牛皮”的故事,借此读写结合,与蝈蝈共同体验不要吹牛皮的道理,情真意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让我们玩得更好》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