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之三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带有这些生字的新词。
   2、学会重点词句,并想象句子的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声音,板书“回”,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过渡: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咧,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生看书上画面。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石桥,哪位同学能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大月亮?(出示课件)
   3、谁能用“好像”说一句话。
   4、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另一只青蛙在学它说话?(出示课件)
   3、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4、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两次说话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5、应该怎么读?谁来读?(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
     老师先找一个,“跳”到岸上的“跳”(动作演示)大家再找,还有哪些?
   2、这两个动作与什么有关?你怎么知道的?(“捡”“扔”,提手旁,与手有关)
   3、当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仍进河里时,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课文内容。
     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来读青蛙妈妈的话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来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1、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青蛙的叫声像水的波纹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3、出示课件青蛙妈妈说的二、三句话。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师板书:水波))))河岸声波))))石壁
   4、板书“荡”和“返”,理解是什么意思?
   5、下面我们读读这句话。
   6、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7、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
   8、谁来把青蛙妈妈的话完整地读一下。
   9、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10、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它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1、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
   12、指名读小青蛙的话,读出兴奋、欣喜的感情。
   13、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六、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又讲了什么?
   2、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3、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七、小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
   3、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板书:
            碰             碰
            →             →
        水波 )))) 河岸    声波 ))) 障碍物
            ←             ←
            荡             返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