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七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吃、主、住、以、叫、江、没”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13个生字,学会“吃、主、住、以、叫、江、没”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师: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毛主席。
    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
    生:他是我们国家的主席……
    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毛主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吃、主、住、以、叫、江、没”,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1段
     师: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哪儿住过?“这儿”指哪儿?
     生:毛主席在一个小村子住过,也就是瑞金城外的沙洲坝。
     (让学生读读第一句,然后把两句合起来读读。)
   2、自由读的形式读第2段。
     师: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生:乡亲们吃水难。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村里挖了一口井。朗读这段,指名3~5人。
   3、齐读第3段。
     师: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
     师::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感谢毛主席,怀念毛主席,饮水思源。
     分小组读,集体朗读。
   4、简介毛主席的其他事迹。
     学生先交流自己对毛主席其他事迹的了解,体会毛主席的品质,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实践活动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毛主席的故事。
   2、利用班会讲解毛主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困难
               解放前   毛主席    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解放后   乡亲们    立碑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另外,由于本课中人们生活的场景,孩子们可能不了解,我应该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孩子能够感到身临其境,真正体会人们饮水思源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