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学案例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揭题后)

  师:课前你们都认真地预习过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准它们了。谁先来试试?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得准确吗?
  生:寒流大雪北风
  师:读准了吗?请你说说注意点。
  生:“北风”的“风”是后鼻音
  师:读准了,还说清了注意点,真像位小老师。来,小老师领读。
  (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第二位小老师是谁呢?你坐得真端正,就请你吧!
  生:蜡梅翠竹苍松,其中“苍松”是平舌音、后鼻音。
  师:其他的字呢?
  (生摇摇头表示没有话说了)
  师:谁还有补充?
  生:我有补充,“翠竹”的“翠”是平舌音,“竹”是翘舌音。
  师:谢谢你的补充,那你们两个一起做小老师领读吧!
  (生2、生3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
  (接着又进行了同桌互读互纠和开火车分层朗读词语)

  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无视学情,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殊不知,学生经过每天早读、课上的练读,已把课文读了几千遍,已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而我们还在让学生再一次读,这可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教学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才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二、强化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预习当人可有可无的环节,预习环节正逐渐谈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读课,很少有孩子在课前读读课文,预习预习,所以孩子们实际上不知何为预习,怎样预习。预习有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强化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