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说课设计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领悟教材,确立目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学习唐诗,研究唐诗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的风气,从未衰落。因此,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江雪》就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立足于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是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只要学生明白老渔翁不畏严寒的精神即可。至于诗人借彼喻己,不必多讲,点到为止。今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对该伤口背景的深入了解,自然而然就能体会了。
二、注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法。
在课堂上,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四、训练学生思维,优化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采用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简介柳宗元。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头脑中接受到“开始上课了的”讯息。开课谈雪不仅激趣,而且点题。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通过自读自学、范读感知意境、朗读想像等读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诗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以个人的不同经验对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认识。加之美妙的音乐的帮助使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就古诗学习而言,我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大体分为三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诗的意境;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意境。
1、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2、抽生朗读。
3、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阅读本来就是阅读主体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阅读主体固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匹配与识别。这种匹配与识别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的相似组块和课文中的信息通过相似运动而相互激活、相互联系、相互调制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头脑里存储的相似模块(即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与经验)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说
⑴播放音乐,抽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坐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⑵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⑶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根据学生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
⑴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⑵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⑶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中。如: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
⑴抽生读。
⑵集体评议。师相机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⑶练读。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⑷抽生背诵。
(四)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后作业,“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再找自己喜欢的一两首他的作品,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促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要达到预设目标,还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五)浓缩诗文,展现画面
板书本着诗文的浓缩与画面再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呈现画面。具体设计如下:-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