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长期合作学习的训练以后,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交流可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 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 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 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 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 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 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 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 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 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 默写《登鹳雀楼》。
2 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
下一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