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雨》教学反思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躲雨》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篇幅不长,涉及的哲理深刻,但趣味性强。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浅显易懂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则语言讲述的是三只猴子在山下遇雨躲雨的故事。题目明确表述了事件。躲雨的事生活中会经常发生,从人的世界到动物世界,都会发生。很明显本寓言是通过三只猴子躲雨的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再现。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雨中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雨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顺势我问:如果你遇到下雨天气会怎么办?然后引出课题。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汇报内容时,我又顺势板贴了情境图,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到课文中。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其中一只小猴子,学生不仅入情入境,还能进入角色,学习效果更好。
  2)以读感知,以演促演
  这则故事很精彩,通过演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来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小猴子,才能很好的通过演出再现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以期望达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的效果,并为最后的表演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话说,读演结合,以读促演。这样阅读与表演的结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朗读训练我想体现由扶到放的指导过程,但做的不够好,关键词咀嚼不到位,所以学生对人物的揣摩也没到位,后面的表演,演员的表演也不是很到位。
  不足之处:因为时间关系结尾处升华不够,寓意没有挖掘透彻;对于生成资源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利用,朗读指导层次性不强,所以挖掘不到位。继续学习、研究、努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躲雨     下一篇:“全面看问题”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