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钢琴”》教学设计之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奇特的钢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在延安艰苦的条件下,因陋就简,用他自制的“钢琴”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通过对字词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
    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冼星海的资料入手,以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为基础,以理解重点词语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冼星海在艰苦的环境中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过程与方法:
    1、倾听冼星海的乐曲,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冼星海。
    2、查阅资料了解冼星海的曲和人。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冼星海在艰苦的环境中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冼星海的歌曲,了解冼星海的故事。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冼星海的乐曲让大家欣赏。然后谈感受。师:歌曲好听吗?你们想不想知道歌曲是谁写的?是怎样写出来的?那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板书)《奇特的钢琴》。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齐读课题,质疑。
     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指名接段读文。
   3、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4、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然后同桌互相认读。
   5、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
   6、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重点研读,加深认识。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师:自读课文,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问题假设:
    (1)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当时的情况怎样?
    (2)生活艰苦,冼星海为什么买那么多的瓶瓶罐罐?
    (3)他是怎样利用这些瓷器创作乐曲的?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
       摆、敲、取、拉、趴、写、
   2、全班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多读书,从书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将学生引向课外。
   3、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冼星海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四、知识拓展。
    当你知道了这些瓷器的作用后,会对冼星海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