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古长城》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师:你们登过长城吗?登过哪儿的长城?
  生:我登过八达岭长城。
  师:同学们登的长城大多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播放八达岭长城录像)它建于明朝,到现在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今天,李老师要带你们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那儿的古长城。(板书课题)说它古,是因为它已经2000多年了。出发之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戈壁滩?
  生:戈壁滩上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师:戈壁滩,有人知道吗?(见无人举手,出示戈壁滩图片)这就是戈壁滩。这地方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一望无际,非常荒凉。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戈壁滩上古长城》。(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画一个小小的问号。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指导)
  师:(出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就是本课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你们会读吗?会读哪个先读哪个。
  (学生选择自己会读的读)
  师:还有不会读的,怎么办?
  生:问老师。
  生:查字典。
  师:拼一拼,问一问,查一查,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学会。
  (学生兴趣很高,纷纷自学字词。老师用开火车的方法大面积检查自学情况)
  师:词语会读了,意思明白吗?不懂的问一问吧!
  生:嘶鸣是什么意思?
  生:嘶鸣就是人喊叫的声音。
  师:是吗?我们把它放到课文中去,请同学们读读嘶鸣所在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是人喊叫吗?
  生:是马叫。
  师:马怎样叫?(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起马叫来。老师展示“嘶鸣”的奔马)马如此大声地叫,说明什么?
  生:战争很激烈。
  师:理解词语要把它放到课文中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理解词义。
  生:什么是挎着?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包,谁来表演一下,什么叫挎着。
  (一个学生表演竖挎,一个学生表演斜挎)
  师:挂在肩头上叫挎。
  (一个学生表演挎在腰上)
  师:挂在腰上也叫挎。
  (一个学生表演挎在脖子上)
  师:挂在脖子上也叫挎。你们常见在脖子上挎什么?
  生:挎钥匙。
  生:挎手机。
  师:除了挎包、挎钥匙、挎手机,你们还听说过挎什么?
  生:挎篮子。(一边说一边表演)
  师:(和一个学生表演挎胳膊)这叫什么?
  生:(齐说)挎胳膊。(学生纷纷和同桌表演)
  师:课文中说挎着什么?怎样挎?
  生:挎着弓箭。(学生纷纷表演)
  (接着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借助图片理解弓箭;用表情演示理解乐滋滋)
  师:除了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生:什么是清脆?
  师:课文中说清脆的什么?
  生:清脆的笛声。
  师:清脆的笛声怎么样?
  生:清脆的笛声飘得很远很远。
  师:火车鸣笛的声音“呜——”能说“飘”吗?
  生:不能。
  师:地雷爆炸的声音“轰——”能说“飘”吗?
  生:不能。
  师:除了课文中的笛声,还有什么声音可以说“飘”?
  生:琴声。
  生:歌声。
  生:鸟叫声。
  师:这些声音都是——
  生:好听的声音。
  师:“清脆”一词,你们理解了吗?
  生:什么叫断断续续?
  师:(在黑板上画——)这叫断断续续吗?
  生:不叫。
  师:谁来画画“断断续续”?
  (学生在黑板上画——————一---)
  师:(指板画)有的连着,有得断开,这就叫——
  生:断断续续。
  师:看看书上插图,断断续续的土墙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看图)
  师: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小的单位。读课文时,读懂了词语,才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些什么?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生:我知道古长城变矮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
  师:古长城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生:又高又长。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师:联系上下文来思考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这样一联系,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长城2000多年外观的变化。
  生:我知道了古长城原来是打仗的地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很平淡)
  师:通过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古长城原来是打仗的地方。很好!既然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是战争的场景,你能不能试着读出战争的感觉。
  (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博得掌声)
  师:我听出来了,他把喊叫、嘶鸣、丁丁当当重读了,让人一听好像这些声音就在耳边,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你们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习读后,又指名读。个个读得很有感情,课堂上掌声不断)
  师:刚才那位同学还把“走来走去,脸上一点儿笑容都没有”突出出来了。让别人一听,好像能看到士兵一脸严肃的样子。你们也来试试,把士兵一脸严肃的样子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习读后,又指名读,掌声不绝)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或许更能表现战争的场景。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很投入)
  (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地引导他们说说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在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同时,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用老师讲就读懂了这么多。你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战场上丁丁当当的?
  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士兵一点儿笑容都没有?
  生:为什么要打仗?
  生:为什么放羊的大哥哥乐滋滋的?
  生:为什么古长城变矮了?
  (根据学生的提问,老师引导他们梳理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用简单的文字明示于黑板上,作为教学重点。其余一些问题相机处理。)
  师:同学们,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不管问得好不好,先要敢于提问,然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了,就是进步。黑板上这些最重要的问题,请谁来解决?
  生:我!(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
  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我知道古长城为什么变矮了。它已经2000多年了,太老了。
  师: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的确是古长城变矮的原因。
  生:地震。我看一本书上说陕西的小雁塔在一次地震中断开了,又一次地震中又合上了。所以古长城矮矮的,还断断续续的。
  师:有点道理。多读书就是见识广。
  生:打仗的时候,炮火的冲击。
  师:最早是弓箭、刀枪,后来有了炮。战争对古长城也是一种破坏。
  师:(在“古长城为什么变矮了”问题处划“√”)这个问题被同学们解决了。
  生:我知道挎着弓箭的士兵在上面走来走去,为什么脸上一点儿笑容都没有。因为他们一笑就放松了,敌人就会打过来。
  师:是啊!有战争就有伤亡。许许多多的士兵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多少儿女失去了父亲,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子,真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谁愿意打仗?他们怎么笑得出来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为什么一点儿笑容都没有”问题处划“√”)这个问题也被你们解决了。
  生:我知道放羊的大哥哥为什么乐滋滋地吹着牧笛。因为没有人打扰他。
  生:因为现在没有了战争,很和平。
  生:因为生活幸福了。
  师:是啊!没有了战争,在和平的环境中,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听!(多媒体出示放羊的大哥哥乐滋滋地吹着牧笛,清脆的笛声飘得很远很远。伴着悠扬的笛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在“放羊的大哥哥为什么乐滋滋”问题处划“√”)同学们,你们不但提出了问题,又合作解决了这些问题,了不起!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有许多好词好句。你喜欢那些词语或句子,用“——”划下来,一会儿大家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