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综合资料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学习目标
1、会认十八个生字,写好八个生字;
2、了解“立志、心甘情愿、挣扎、狂奔”等词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材赏析
《西游记》里有个和尚唐僧,他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岛去取经,带着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历尽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故事里的唐僧,心地善良,却又有些糊涂,这是虚构的神话故事。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他的法号叫玄奘。
《唐僧取经》这篇课文把唐僧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险浓缩于一处,通过对沙漠历险的描述,逐渐树立起唐僧这个人物形象,自然地传达着一种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课文首先借一位老人的口,说出了取经路途的艰难,甚至是冒生命之险。但是玄奘的一番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道出了他取经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使他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成为最有学问的高僧。
这篇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取经路途的艰难。第一自然段用“劝”、“太难走了”、“又是…又是…”、“千万别拿生命冒险啊”这些词句间接说“难”;第二自然段又以“沙漠之行”为例,具体写“难”。“真热呀”、“一不小心”、“忍着干渴”、“坚持”、“昏倒”、“挣扎”等词句把路途之难更形象化了,直到老马带领他找到水源后“高兴得直掉眼泪”,把“难”写到了极至。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的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呢?玄奘曾经说过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最后一段则用简练的语言写了玄奘所取得的成就。而“整整一年”、“经过几十年”等词句却让人不难品出玄奘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召开《西游记》故事会,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做铺垫,感受取经的艰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感性准备。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文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
2、音乐渐停,教师介绍唐朝和尚玄奘,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①把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圈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用连词的方法表述:干渴的“渴”。
用说句的方法表述:在“玄奘忍着干渴……”这个句子中的“渴”。
②注意运用扩词法读准多音字“挣”,挣(zhēng)扎、挣(zhèng)断。
③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比较法:“洲、州喝、渴源、愿枉、汪”等。
引导趣味识记:“解、拿”
自由识记法: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书写生字
“劝”左右结构,左边是“又”字旁,第二笔是“丶”。
“渴、喝”左右结构,“曷”下面的中间部分是“人”。
“凉”左右结构,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州”是独体字,笔顺是“”。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先自主勾划重点词句,再在小组内交流: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帮助学生从“忍着干渴”、“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挣扎着”这些词语中体会玄奘的执著精神。
6、结合自身体验,启发想象。如,当水全洒了的时候,如果是你在那样的条件下,会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当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的时候,又可能怎么想?看到了清泉,高兴得直掉眼泪时,又可能想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也心甘情愿。”
(四)感情朗读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进行评价。
第一段,要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要读出艰难、读出执著、读出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要通过“整整”一词的品读,感受玄奘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五)捕捉空白,模仿练说
课文详写了“沙漠之行”,鼓励学生想象玄奘在过雪山时又会怎样克服困难?(或者一路上还会克服什么困难?)小组内说一说。
(六)对比阅读
课文中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个?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求全、求深。
(七)积累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小知识,再分别用“州、洲”组词语,注意体会它们的区别。
州:象形字。“川”是河流,中间的点像水中的陆地,就是沙洲,“州”是“洲”的本字。现在“州”的基本义是一种行政区域。如:杭州、苏州。
2、想一想,加点字是什么意思?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①学问高②个子高
玄奘高兴得直掉眼泪。
①一个劲儿的②跟“弯”相反
3、唱唱《敢问路在何方》,你从哪一句体会到取经艰难,写下来。
(如: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四、参考资料
玄奘(公元602年—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
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出发西行。他穿过一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
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纸
下一篇:《唐僧取经》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