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之四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 引导理解:
     乡音:①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
        ③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
     鬓毛:头发
     衰:白了
    ● 师: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
    ● 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 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
    ●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 交流并小结: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 指导感情朗读。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故事续编。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贺知章也笑着激动的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等等)
   3、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教学反思: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