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习法 读中悟情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根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继续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5、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华罗庚)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师给予适当激励之语:如“你知道的真多;你查到的是关于他的成就,很好!”……)
  【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是拓展学生学习资源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课堂上腾出适宜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方法】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善于学习,学会收集资料帮助了解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为新中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齐读课题。【教师的过渡之语言简易赅,不仅注意引领学生积累学习的金点子,而且对华罗庚的资料作了相关的小结。】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请打开P24。自己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师:老师也发现了有两个多音字的词平时比较容易读错,瞧,这是谁?(出示卡片:华罗庚、冲chòng着)华罗庚的“华”是一个人的姓,所以它读作第四声的huà。
  师:接下来要检查一下其他生词读准了吗?(开火车指名读,适时纠正)请同桌比比“握住”这一动作。
  【注重字词教学。三年级刚刚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的第1学期,对于字词的教学更不容忽视。在理解“华”、“握住”时,教给学生理解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比动作),更扎实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1——9自然段、预习时已标出段落)
  师:(出示课文插图)扫清了字词,同学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生1:华罗庚一家人坐船要回国。
  生2:华罗庚和他的家人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请同学们默读1——9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知道华罗庚要回国的?
  【由图入手,图文结合,以“回自己的祖国去”为切入点,既扣紧题目又抓住主要内容,一针见血。】
  生3:从“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知道的。
  师:能说说“斩钉截铁”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4:他一定要回国。
  生5:意思是华罗庚回国之心很强。
  师:真棒!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生齐答:很坚决!)。谁能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6:很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真好!男生齐读。
  师:如此抓住重点句的重点词理解文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运用这个方法再认真读1——9自然段,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注意边读边想。【注重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
  生:默读。
  师:想好的和前后桌同学互相交流,互相做补充。
  师:谁先来谈谈你还读懂了什么?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随时补充。
  生1:我读懂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了,心情十分高兴。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生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师:你真会读书,能读读这一句?(生读)。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7:读得很好!把华罗庚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8:华罗庚想回国已经盼了很久!从“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看出。
  生9:老师,华罗庚的妻子也很激动。从“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设计了“你还读懂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师:同学们的读书本领真高!懂得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人物心情,老师真佩服你们!是啊,1949年月日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前后桌同学试着分角色朗读,开始。(试读后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以读为本。采用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而且潜移默化地教学生能读会读的方法,同时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2、自主阅读,畅谈感悟。
  ①出示美国、中国生活图片作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课文的1至9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是谁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呢?(板书:华罗庚)那他什么时候回去的?(1950年初春的一天)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预习时你们通过调查采访知道哪些?请简单谈谈)【再次展示学生又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调查采访】
  生:我听爷爷说当时中国很贫穷、农村更贫穷,吃不好、穿不好。
  师:你了解得真多。你也来谈谈。
  生:中国刚刚成立,人民生活很穷,要提高生活水平。
  师:太对了,你呢?
  生:因为那时太穷了,所以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为国家出力。
  ②学生质疑。
  师:嗯,的确如此。老师也收集到几张图片,这是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环境。有洋房、有汽车。而咱们祖国当时的居住环境却很差!土屋、茅屋。此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疑问?
  生1:华罗庚为什么要等到中国解放才回国?他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呢?
  生2:因为中国内战,社会动荡不安,他怕回来被打死了就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生3:华罗庚这么怕死,都不能表现他爱国。
  生4:这不是怕死,他辛辛苦苦在国外学了这么多年,学得一身本领想为国效力,如果一回来就被打死,就太浪费了。
  师:是啊,新中国未成立时,即使是中国人到外国留学,也是不能随便出入国界的。所以华罗庚要等到中国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国。
  生5:中国为什么会这么穷?美国却这么富?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巡视了一周,只有一位学生想回答)好,你来说说。
  生6:这是因为美国科技水平高,咱们中国一直在打战,顾不得发展。
  师:的确,这个问题牵涉太广,不是只字片语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问题,我们有时间再研究,好吗?
  生7: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由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更好地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③自读自悟。
  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声读读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说明华罗庚为什么要回祖国的语句。
  生:13自然段。(师:板书“奉献”)
  师:自己再读读13段,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由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要求明确,使学生从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