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让阅读成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体验。
  对教内容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主要是富有生活哲理的寓言、童话。《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本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目标确定为:1、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重点:1、通过品词品句,指导朗读。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以介绍新朋友-----葫芦宝宝引入生词复习,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堂课我“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读中体会“可爱、喜爱”
    图文结合,读出可爱。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读让学生感受“细长”“满”“绿”“雪白”描绘出了葫芦藤的形状、叶的茂密,叶与花的颜色,学习积累优美词句。产生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并引导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首先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找出种葫芦人对葫芦喜爱的句子,抓住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体会。在品词品句中让学生带着对葫芦的喜爱,再从读表现出来。
  三、读中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质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
  (一)质疑。以带学生到葫芦园玩,通过图让学生看到一个个葫芦掉落的景象,引发学生主动产生了问“这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探究原因。对新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从反复地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悟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课文所蕴涵的事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设计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让孩子进行想象续编故事。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真心地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