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非常有趣的一课,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读课题。
  师:昨天咱们都预习了生字,会了吗?
  生:会了。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师指导读音):郑、式、惯、轮、眯、任、之、期
  师:孩子们,现在刘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你还能读吗?
  生:能。
  全班读。
  师:咱们二年五班的小朋友读字的本领真是高,通过预习你们会读课文了吗?
  生:会。
  师:耳听为实,打开课本,你们读我来听一听。
  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
  师:我请五个小朋友来读。
  学生读课文。(师纠正发音)
  师:读得多好哇,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写得特别有意思,我记得刚见面时许多小朋友就说这本书刚发下来我就读了。现在我们把这篇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动物读活出来,再加上动作,那该多好哇,想不想啊。
  生:想。
  检查预习,其实,也是向大家展示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孩子,预习方法还需要老师的辅导。我想除了课堂指导外,还需要天长日久的强化。所以,这个环节如果以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预习过程,并回忆预习内容的方式出现,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过于单调。低年级孩子预习时朗读的要求应是流利、正确。由流利、正确一下子就提出把小动物读活、加上动作的要求,跨度似乎过大,有点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刺激效果估计不会太好。)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注意狮子大王应该怎么读。
  生读狮子的话。
  师:有大王的风度。请坐。谁接着往下读。其他小朋友也有任务,你们得仔细地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接读。
  师:好,你先暂停一会儿,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
  生:他读得很好,就是猫头鹰神气的没读好。
  师:谁能读出猫头鹰的神气。
  指名读。
  师板书:神气极了,指导学生读。
  (此处的朗读指导从实录上看并没有体现出方法上的指导。学生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好”、“不好”上,至于如何好,如何不好,含糊不清,学生没有明确的概念。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没有必要的指导,我想,语文课,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做,是否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评价?)
  师:咱们去看看猫头鹰当了大王是怎么样的。
  出示课件:猫头鹰当大王的情景。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猫头鹰它神气吗?找找
  生:它的翅膀在扇动。
  生:很激动的表情。
  生:谁都不敢命令我,我是大王。
  师:再观察一下猫头鹰的眼睛,它神气在哪?
  生:他本来晚上很神气,当了大王,晚上也神气了。
  生:他不像以前那么自在,它现在自在多了。
  师:我们观察了猫头鹰,现在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神气多了。
  生读。
  师:谁能把猫头鹰当大王神气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后面有一个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猫头鹰的口气是下命令,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哎哟,够神气的,想不想听刘老师读一读。
  师读。
  师:怎么样,你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
  师:有进步,能不能像猫头鹰演一演,跟同桌先练一练。
  生练。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猫头鹰的神气之处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理解了“神气”一词的意思,又能使学生能够形象的表达“神气”一次,可谓一箭三雕。但是,学生的答案却有待雕琢。实录呈现的学生答案有些是半截话,而教师对这些半截话却充耳不闻,没有必要的指导,有悖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抓“!”体会“神气”体现了教师的点拨的作用。很到位。)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现在在座的都是林中的小动物,现在走马上任的就是猫头鹰大王。动物们,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睡觉夜里做事,你们愿意不愿意啊。
  生:不愿意。
  师:好,赶快把你想说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
  师:好,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什么词是什么
  生:议论纷纷。
  师:我们把这一段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没感觉你们特别得苦啊,来,我想再听一次。
  生再读。
  师:假如你就是森林中的那个小动物,整整一个星期都没睡觉,你会怎么叫苦啊。
  生:哎呀,好疲倦啊。
  生:我为你出一个建议,搬家。
  生:真苦,真苦,真苦呀。
  生:一个星期不睡觉,好苦啊。
  生:苦啊,苦啊,真希望能换一个大王啊。
  生:晚上做事白天休息太累了。
  生:我跟猫头鹰提一个建议,你自己当了大王,不要乱指挥别人。
  (看教学实录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小猴子说说心里话”中学生的发言,能够切中要害地少之又少,我想问题便出在这一环节上。如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能够以猫头鹰的身份出现,说出猫头鹰的“心里话”,引起“猫头鹰”和“小动物们”的正面交锋,再配以教师的巧妙引导,我想学生会对课文理解的更加深刻。此处,既不会变成“小动物们”的叫苦会,对最后一个环节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孩子们,第二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袋鼠。
  师: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袋鼠大王你觉得他激动不激动。
  生:不激动。
  师:谁来激动得读一读。你看袋鼠一上任就激动得不得了。
  板书:激动。
  课件出示袋鼠当大王小动物们都在跳的情景。
  师:你想说什么?
  生:换一个首领吧,这样我们会气喘吁吁累死了。
  生:我决定造反。
  生:我想不跳,我决定在家睡觉,不服从命令。
  师:动物们跳得怎么样?
  生:汗水长流。
  师:真会用词啊。
  生:满头大汗。
  师:你看这不是把动物折腾得够呛吗?来,一起把袋鼠的话读一读。
  生读。
  (此处的重要问题与上一环节相同,“动物们跳得怎么样”这一环节,本应展示学生们的词汇积累,如果有不合适之处,教师应指出纠正,以规范学生的语言。可是“汗水长流”一词,好像不像教师所称赞的那样恰当,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汗水长流”换成更加贴切的词语。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师:等到第三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小猴子。
  师: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不出声音,默读。
  生默读。
  师:老师已经看到很多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了,会提问题的小朋友就是会思考的孩子。
  生:小猴子刚说完,大家就欢呼了起来。(这是个问题吗?)
  师: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生:袋鼠荡来荡去会掉下来,梅花鹿站不稳。(这是个问题吗?)
  生:他们想小猴子会不会命令他们在树上生活,他们会不会爬树呢?
  生:为什么小猴子会让动物们照自己的习惯生活呢?
  生:动物们为什么要着急
  师:我听了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问题,主要有这两个,为什么担心,为什么激动得欢呼起来。好,谁能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没有必要的指导,致使有些学生提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句。教师企图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出主要问题,但遗憾的是,学生并未切中要害,而教师却生拉硬拽,把问题归结到教案所写,有走教案之嫌。)
  生:动物们为什么会担心,它们怕住在树上。为什么欢呼,因为它不像前面的动物喊它们照它的习惯。
  师:是呀,前两个大王让大家受了那么多苦,可小猴子不这样。
  生:因为小猴子尊敬它们的习惯。
  生:它们终于可以自由了。
  师:孩子们,这段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咱们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读。
  师:狮子大王要宣布竟赛结果了,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还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宣布,郑重宣布。
  生读。
  师: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