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水洼里的小鱼”的一点浅见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成百上千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每一条小鱼都面临着干死。这时候一个小男孩的行动却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但他在尽力地捡着,扔着。在他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啊!生命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这课的教学中,几处难点,突破起来有点困难。一是二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样一个含有深刻人文思想的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否到位。二是学个故事其实很简单,读起来不费事,可是要想理解到小男孩的执着的爱,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三是由于课文语言简洁,所以理解起来,教师要求拓展的内容想对要丰富些,材料的组织和选择比较困难。三是课文虽短,可是文中的一些词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这条小鱼在乎”,浅水洼里的水会被蒸干等。
  在仔细读过几篇课文后,我觉得“浅水洼里的小鱼”还是应该跳出浅水,深层次备课。现就如下的几个方面,略谈自己的一点陋见。希望能与老师们共勉。
  一、从课题阅读开始
  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先从课题读起。俗话说:“好题文一半”,说的是题目在文章中的份量。仔细地研读文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文章阅读的线束,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文章的重点,阅读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
  “浅水洼里的小鱼”的课题,可以先从“小鱼”破题,小鱼是生活在水里的,生活在海洋里的小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可是小鱼现在却落在浅水洼里,小小的浅水洼,水浅、洼小,这些小鱼生活在这样的浅水洼里,命运会如何呢?这些问题的思考,从读题开始,通过想、说、读,去体会,从而引起阅读与探究文章的兴趣。
  读题的教学流程可以这样预设:
  1.板书小鱼。谈话,见到小鱼,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水)
  2.想象一下,大海里的小鱼是怎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快乐)
  3.板书:浅水洼。如果小鱼落在浅水洼里,那它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说的就是关于小鱼命运的故事,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二、从事件发生展开
  二年级阅读,要教会学生整体阅读,先要通过阅读弄明白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这看上去不难。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展开阅读,还要依据事件的本身。对于这篇课文而言,事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是第一部分,退潮时,很多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第二部分是第二段,小男孩子在捡小鱼扔进大海;第三部分是说小男孩执着地做着扔鱼的工作。
  教学中应该从事件的发生展开。在品读有很多小鱼被困在浅水洼中,去弄明白事情的起因。这段与读题十分类似,所以教学中可以将读题中出现的有疑结合起来。关键词要抓住一个“困”;而小男孩要做得事就是帮助这些小鱼解“困”,第二段写得就是小男孩怎样做,第三段落是小男孩执着地去做。三个层次是是递进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中可以这样预设教学流程:
  (一)品词析句,体验小鱼的“困”境
  1.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小鱼被“困”在哪?(浅水洼中)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浅水洼中,小鱼可怎样的生活?(学生想象,在浅水洼中,小鱼生活挺困难。)
  3.从哪儿可以看出,小鱼生活在浅水洼中很困难?
  (1)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
  “困”字的字形,四周是方方的围墙,没有一丝空隙,围在围墙里的树木由于见不到阳光、空气它会怎样?(会枯死)
  而如今,“困”在围墙里的是小鱼,而那密不透风的围墙就是那浅浅的水洼。在这浅水洼中,小鱼会怎样呢?
  (会干死)
  为什么会干死呢?
  (2)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儿就会怎样?
  即使水不干,生活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能生存下来吗?为什么?
  4.面对着这几百、几千条的小鱼,面对着这么多的生命可能会干死,你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呢?
  (二)品词析句,感受小男孩的“爱”心
  1.面对着这浅水洼里的小鱼,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出示句子: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2.仔细读上面的句子,画出表示小男孩动作的词语。(走、弯下腰、捡起、扔回)小男孩就是这样地拯救一条条的小鱼。
  3.小男孩的动作是连续的,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小男孩扔鱼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你看到怎样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可爱、有爱心)
  4.小男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特点的,你看:
  走得很慢
  (一个慢字,你看出了什么?拯救小鱼的生命不是要快吗?为什么课文中要说走得慢呢?——小水洼多、小鱼多、扔得吃力、心细)
  不停地弯下腰捡
  (从“不停地”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小水洼多、小鱼多)
  用力地扔回
  (用“扔回”,而不用“扔向”为什么?“用力地”你感受到什么?)
  4.一个小男孩,做着他自己力不能及的事,你有什么想对这位小男孩说得话吗?
  5.是啊,爱心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力量,它让小男孩变得异常伟大。
  (三)品词析句,感受小男孩的“恒”心
  1.小男孩这样做,有用吗?那些大大小小的浅水洼里,那些大大小小地浅水洼里的的成千成上万条小鱼,能被小男孩救活吗?
  2.你从哪儿知道小男孩更本就救不了?(“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3.可是小男孩却仍然坚持着去做同一样地工作:读句子“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历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4.你从哪儿知道的?(小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从这里你感受到小男孩的什么?(执着、恒心)
  5.小孩子对什么的执着?(爱的执着)试着读读“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四)读完这个小故事,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地一个小男孩呢?
  三、从语文的意识升温
  语文的课堂的温度,既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和和谐,也是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人文与情感的升华。这课的人文与情感的升华点在四个词当中:一个是“困”,一个是“扔回”,一个是“不停地”,一个是“这条小鱼在乎”。教学中要紧紧扣住这三个词语,从词语的形象、感性与语感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所蕴含着的人文因素。
  在教学第一个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借助汉字的造字规律,去拆解“困”字,让学生从字形的特征去直观地感受“被困”的境地,从而直观地感受困地心情;然后再从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中去体验小鱼被“困”与“干死”的关联。浅水洼会“困死”这些小鱼儿。学生的情感经过这两次唤醒,内心中对小鱼的同情与担忧自然会表现的很充分。这为下文的学习提供了很好地感情的铺垫。一“困”而生“情”,这是对小鱼儿的同情与担忧。同情是爱滋生的温床。
  在教学第二的时候,要紧扣“扔回”一词进行教学。你看,看到浅水洼里的小鱼儿,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也许会因为觉得多么有趣!有人要捡回家慢慢享受这海中的美味,有人会驻足观赏这些小生灵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至死,有人会将正在跳跃的小鱼儿埋起来,然后用沙子为它们筑起一座座精致的坟墓……可是小男孩却将它“扔回”大海,让鱼儿回到自己的家。这是由同情而产生的爱,这样的爱纯朴,却感人。让鱼儿回家,让小鸟回家,让人们回归自然,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一个扔回,扔向我们的是真爱,一个“扔”而生“情”,这情是真情。
  在教学第三部分时,要紧紧抓住两个“不停地”,进行品味情感
  两个不停地,都是做着一件类似的事,什么事?——重复工作
  第一个不停地,重复地是“捡鱼扔鱼”小男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想表达什么?(要拯救这些小鱼,不遗余力)
  第二个不停地,重复出叨念——“还有这一条”小男孩通过自己的语言,想表达什么?(坚信自己做得对,能够救一条是一条)
  由“不停地”而生“情”,这个情是执着的关爱。
  在第三部分里,还有一个词“这条鱼在乎!”这是小男孩的想法,对于小男孩来说,他心里究竟想说些什么?小男孩的说的这条鱼在乎,其实是告诉我们,拯救小鱼,尽管自己的能力有限,可是能够求一条是一条,绝不拖延。由“这条小鱼在乎”而生的是小男孩内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
  学生的情感,随着这情感的脉胳展开,由同情而生真情而产生真实的关爱,最后把这种关爱浓缩在一个深深的信念中。
  教学中可以这样预设教学流程。
  (一)“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会怎样呢?人俗语说“困兽犹斗”,那么困鱼呢?只能眼睁睁地看到水被吸干、被蒸干,而后会慢慢死去。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呢?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困鱼犹怜。指导说这段,读课文中的句子,积蕴情感,滋生同情。同情是爱的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