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片断赏析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种多项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

  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生1:我会变成汽、云,变成雨。
  生2:我还会变成雪、雹子、露珠和霜。
     我接着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请找出来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争着说;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师:选你喜欢的段落来读。
  生3:(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变成云,因为云轻飘飘的。
  生1:"漂浮"是什么意思?
  生4:就像小船在水上漂。
  师:你真行。
  生5:什么是红袍?
  生6:"红袍"就是我穿着红衣服。
  生7:我知道,白衣服就是白云,黑衣服就是乌云,红袍就是朝霞。
  师(微笑):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来说一句,红袍就是指早晨天边的朝霞和晚上的晚霞,也叫夕阳。下面请喜欢云的小朋友带着对云的喜爱读一读这一段。
  生2:老师,我喜欢雨。(生2读有关雨的句子。)
  生4:我来考考你,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
  生2:是云碰到冷风才变的。
  生8:老师,我想是云在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

  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评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