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教学探索

北京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去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案例(片断)
  (一)交流资料
  师:课下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范仲淹”的简单资料,现在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生:范仲淹做官清廉,关心百姓的疾苦,他还和皇上一起搞改革,想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生:我搜集到了范仲淹写的一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这句话中,我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
  生:我知道范仲淹写过《渔家傲》、《江上渔者》等名篇。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地去搜集了资料,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
  (二)初读感知
  练习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略)
  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生:小船像一片树叶,在江面上飘飘荡荡。
  生:有很多人在江面上打鱼,小船很小,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生:江面上的小船一会儿被大浪卷进去,一会儿又冒出来。
  生:……
  师:初读了古诗后,你们有了自己的感受,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师感觉你们真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
  1、理解诗意
  师:请大家再读古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对不懂的地方要大胆地猜一猜。
  生:我能说前两句: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很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
  师:咱们在以前的很多诗中,都出现过“但”字,在这句诗中“但爱鲈鱼美”你们能说说“但”的意思吗?
  学生齐说:只
  师:谁还接着谈?
  生:江上来来往往打鱼的人,只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江上来来往往的不是打鱼的人。
  师:是吗?让我们来读这两句诗(齐读两遍)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感觉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应该不包括打鱼的人,是指那些喜欢吃鲈鱼的人。
  师:看来大家已经弄明白了它们的意思。
  生:我来说说后两句的意思:你看那只像树叶一样的小船,漂泼在江面上,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小船像树叶那么大,人怎么能站在上面呢?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书中的注释告诉我们“一叶舟”就是像树叶那么大的小船,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当小船在江面上的时候,人站在岸上来看这些小船,远远的就像一片片树叶一样。
  师:你对他的回签满意吗?
  该生点了点头。
  2、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打鱼时的场面: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人乘着一只象树叶那样的小船出没在江面上,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大浪吞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该怎么读这两句诗?
  学生想像惊险的场面,练习朗读。(声情并茂)
  师:诗人范仲淹面对此情此景,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他心里在想,怎么样才能帮帮他们呢?
  生:他会想:打鱼这么危险,为什么还去打鱼呢?干点儿别的事也能养家糊口哇?如果把船卖了,那些钱还可以过日子啊!
  生:(争论)卖船的钱只能生活一段日子,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再说了我觉得他们生活在江边,靠打鱼,卖鱼生活,别的工作肯定也不好找。
  师:在那个时代,人们贫富分化,那些达官贵族越来越有钱,而贫穷的人们却更加贫穷,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赚钱,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
  生:我感觉范仲淹很同情他们。
  别的学生也在那儿点头。
  师:体会了作者的感受,再读读古诗。
  ……

  三、教学心得
  上完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节课得到了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静下心来,仔细思量,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打破了传统古诗的教学模式
  由于古诗用词精确,凝炼,年代相隔久远,所以学生不易理解。那在古诗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在课的开始,我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范仲淹的资料,这样学生首先对作者的人品以及生活的时代背影有了了解,为后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下了良好的铺垫,然后读古诗,整体感知。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独特的意韵美,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没有教师点拨的情况下,初读古诗后,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学生品读诗句,反复斟琢,在合作,交流,讨论,争论中获得求知的快乐。从整堂课来看,学生积极动脑,读、品;品、读,无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
  2、想象中唤醒学生的思维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需要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涌动的语流之中。在这节课里,我巧妙地运有了“入情通文”。在学生资交流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人乘着一只像树叶那样的小船出没在江面上,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大浪吞没,随时都都有生命危险。学生想象了画面,感受了这种惊险的场面之后,再去读文,自然而然地也就入了情,然后,让学生想象,当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的真情实感。
  3、相信学生一定能行
  在这堂课当中,争论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1)如果小船像树叶那么大,怎么能乘人呢?(2)打鱼这么危险,为什么他们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呢,为什么不干点别的呢?……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做解答,因为我相信学生,他们身上一定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了他们,果然不同凡响,听着他们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我以中感慨万千,问题的答案在哪儿,它就来自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当中啊!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争辩,在这过程当中,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传递、交流,也就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作者:唐山市滦县第三实验小学朱玉梅邮编:063700 电话:710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