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教学反思之二

北京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如在吟诵一首绮丽的小诗,如在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如在欣赏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一堂公开课。课后之初,感觉特别好,整节课平实、清新、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准确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本课教学设计就找到了这样一个结合点,在教学中,通过字、词、句、段的品读,让学生一点点感悟到“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能事业成功。同时,让学生运用本课的四字成语说说小水滴的精神,具有小水滴精神的人还有哪些,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品读、诵读等多种阅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铭记启示,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全过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精神已在他们脑海中深深扎根。
  教学设计中有两处延伸环节,把“小水滴”精神升华,畅谈理想,谈做法时,把启示加以运用,这样设计,不仅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了,并且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另外,我还引用了许多至理名言和古诗词做为教学环节的连接词,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积累古诗词并学会加以运用起到榜样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本节课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简洁,中心突出。
  再次回眸整个教学设计,没有了当初的喜悦,反而感觉整堂课过于循规蹈矩,没有创新,不敢大胆的取舍,重新整合文本,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快乐读书屋中七中的文章,快乐读书屋七是围绕单元主题“持之以恒”选编的,可以由学生独立或单独阅读,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的拓展,所以在设计上,我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及整节课的连贯性,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少,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而没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研讨,使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过程好似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滴水穿石”的形成原因与三个名人的事例理解上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没有让他们充分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词语去理解。
  “品读名人,领悟启示”这一环节设计过于单调,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受教学时间限制,朗读与基础知识的训练与积累,没有落到实处,走马观花似的匆匆而过。
  整节课还有一不足,没有学生的创新与亮点。
  学无止境,课无止境。通过反思,我会不断探索,让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充满“语文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