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材解读

浙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是长春版第三册第十版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寓言为主题,由<<盲人摸象>><<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三篇课文组成, 不同的故事,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狼在小溪边看到一只小羊,便找种种借口要吃掉小羊的故事。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在一问一答中揭示了狼蛮不讲理的凶残本性。使我们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是不能同他们讲道理的,要敢于同他们作斗争。
  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 寓言 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狼和小羊>>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小故事,所以备课中我要以指导朗读作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文本,确立目标,运筹帷幄
  本册教材,坚持语文教育现代化与民族化的高度结合,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强调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合,每一单元的教学都是为此服务的,所以确立明确的单元目标很重要.本单元的目标如下:
  1、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借助本组课文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并愿意就课文的内容与人交流。
  4、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多音字“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坏人敢于斗争。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目标是教学中的指路航标,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以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二、走进文本,寓教于乐,点亮课堂
  (1)知文明意
  本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集,相传是由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奴隶伊索所作。实际上<<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是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
  <<伊索寓言>>内容丰富、广泛,大多运用拟人手法。情节简单,但形象生动,比喻恰当;故事短小,但主题明确,寓意深刻。
  <<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为寓言体裁奠定了基础,对后来欧洲及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2)统筹全文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会方便学生理解。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设计提问:狼三次提问时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不是……就是”等词句进行讲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言打基础。
  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想吃小羊,找了哪些碴儿,进行分角色朗读。“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恶意;羊的话以温和、细柔、说理的语调来读,“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角色朗读,鲜明地讲角色的性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寓意。
  (3)咬文嚼字
  本课需要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和写字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教学中我建议可以采用以往学生熟悉的字理识字、随文识字、字谜识字、部件组合、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安”字便采用字理识字,“安”字:像一个女子安然坐于室中之形。古人用女子静坐家中操持家务,表示没有战争、没有灾祸,生活过得很平安、很舒适。所以“安”字的本义是安定、安全、安逸,引申为习惯、满足。此外,“安”字还可以用做动词,有安置、安放的意思。这样的讲解既明了有有助于记忆。写字时要注意“反”和“近”的指导。
  (4)巧解习题
  1、这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小故事,我将朗读指导予于全文的学习之中,并设计表演,寓教于乐。
  2、(1)“读一读,再按部首写下来”。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将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起,找出规律,巩固识字。
  答案:反犬旁:狗 狐 狸口字旁:叼 鸣 哇
  鸟字旁:鸡 鸦 鸽
  (2)“选字填空”。这道题是让学生区别已学过的同音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字义区分。
  答案:近日进入坐下座位
  (3)“读句子,并注意语气”。这道题是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句子。带问号是疑问句,应读出疑问的语气。带感叹号是感叹句,表示强烈的语气,应读出强烈的感情。
  三、走出文本,回归实践,收获成果
  要使语文教育真正的深入人的心灵,使学生在心灵中扎下中华民优秀文化的根,当然少不了扎实的积累和熟练的运用。
  “表达”。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依托课文内容安排了这次表达——编对话。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首先,应让学生找出故事中的对话,知道什么是“对话”,再了解对话中标点符号的用法,知道说的话应用引号引起来。其次,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内容不限。最后,看图想象编对话,是指几个小朋友在查阅资料时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一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在续编故事时进行想象。
  这次表达练习应通过生活中、故事中、看图想象三个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