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综合资料之一
老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
二、教材说明
《蚕妇》这首诗分两层来写。第一层两句,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向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境:一位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回来的时候哭得泪水把手巾都浸湿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向读者补述了蚕妇痛苦的原因:她看到全身上下穿绸缎衣服的人,都不是养蚕人,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带。
2让学生了解养蚕以及由蚕丝到绸缎的大致过程,了解其中的辛劳。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蚕”是平舌音,“者”是翘舌音,“遍”的声母是“b”,不是“p”,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提醒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满: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两”。
养:共9画。笔顺是养。
“昨、者”:可以利用熟字“作、都”识记。
“妇、归”:右半边相同,左边偏旁不同,注意区分字形。
2写字教学。
满:左窄右宽,不要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下边。
遍:先写“扁”,后写走之。
蚕: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要舒展。
罗:上短下长,“”的起笔位置要适中。
(三)词句教学
诗句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读和悟进行点拨。“市”指集市;“巾”指手巾;“罗绮者”指穿绸缎的人。
在理解“为什么养蚕的人穿不上蚕丝织的衣服,不养蚕的人却全身上下穿着绸缎”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相机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朗读、背诵指导
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间的停顿与重音,示例如下: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诗意、反复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进行背诵。可以了解一句背一句,也可以学完后由看图提示背诵过渡到直接背诵。
(五)练习提示
第一题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第三题抄写时,要一个词一个词地抄,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出示课题,学生读题后教师出示蚕妇图,向学生介绍蚕妇就是养蚕的妇女。
(二)正确朗读,提出疑问。
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问。
(三)动口、动脑、动手,读懂古诗。
1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辅以直观形象的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如学习第一行诗时,可让学生先读诗句,再出示相应的剪贴图,让学生按照诗意把蚕妇的剪贴画放入集市图中去。了解“市”是做买卖或赶集的意思。学习第二行“归来泪满巾”,学生可以边读边动手把蚕妇慢慢移至农舍中,再给蚕妇的脸上、手帕上添画上泪珠。让学生懂得“泪满巾”是泪水把手帕都浸透了,说明蚕妇十分伤心。
2讨论:为什么养蚕的人穿不上蚕丝织的衣服,不养蚕的人却能全身上下穿绸缎?
(四)学生借助图画背诵古诗。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著有《白云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作者:李绅简介
下一篇:《蚕妇》综合资料之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