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九

老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语句及词语认读“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冲、晒、池、浮”四个字。
   2.通过朗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美。教学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精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拿出你的小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多名读题
   2.如果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师板书“?”,指名再读题,全班齐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3.“我”倒底是什么呢?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相信会读书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示自学提示:a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与同桌一起读读生字,交流下难记的字;
          c.想想“我”到底是什么。
   2.生自学,师巡视。
   3.自学展示:
    a.出示词语,不带拼音生自读,指名读,每行请两名,难读的师领读正音。(温和、暴躁、灌溉、淹没、庄稼、机器、冲毁、灾害)
    b.男女生赛读
    c.开小火车认读其中的生字,请四列。
   4.回答“我”是什么?板书:水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让我们都做一做水娃娃,一起来变一变他会变成什么呢?指名读,其余仔细听,找找答案,做上记号。指名说板书:云
   2.水娃娃能变成云,真是太神奇了,那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水娃娃是怎么变的呀?读读课文,找到后马上划下来。指名交流,出示第2、3句话,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还有谁想读?
   3.小水珠变成的这些点儿实在是太小了,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极小极小
    这些极小极小的点儿(板画)要想连成一片,那得要多少这样的点儿呀?——无数,无数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4.现在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指两三名读
   5.这些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云,你见过怎样的云?
    是呀!云还有好多衣服呢!让我们穿上各种衣服吧!(欣赏图片)
    a.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我们穿上“白衣服”,心情真舒畅
    b.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因为我们穿上了“黑衣服”
    c.瞧,在清晨和黄昏,这个时候我们又换上了“红衣服”,分别被称为“朝霞”和“晚霞”
   6.让我们穿着这些衣服,来读读书上的兔子。
    自由读,指名读,赛读
   7.当你们变成云后还能把自己的衣服变得这么多姿多彩,真美,咱们一起美美地读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漂浮在天空的云还会变呢!云会变成什么呢?自己先去读读第二段吧!读完后思考这个问题:
    我是云,我会变成()、()和()。指名说,说完整。
    老师根据回答板书:雨,雹子,雪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找到会变成这些雨,雹子,雪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
   3.你想变成什么就读哪一句
    指名读谁能变成雨来读?想变的都起立读
    谁能变成雹子来读?你见过雹子吗?图片感知,齐读
    谁能变成雪花来读?
   4.听着你们读,老师也想读,仔细听,安静地听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故意把三个动词读混)
    指名评议,多媒体强调这三个动词,解析为什么要两相对应。
   5.看来,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重量不一样,它们掉下来的姿势也不同,所以用的动词也不同,你能用你的声音表示出来吗?
   6.我们又变成了这么多的东西,你能夸夸自己吗?请用上这样的话:有时候我变成了……,有时候我变成……
   7.学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一定更了解你自己了,再自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吧,这次要求你能美美地读。看看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大作业本最后一题,独立完成。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四个生字:冲、晒、池、浮,观察生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说说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注意些什么(左窄右宽)。
   2.同桌之间说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对方的,指名说,说最容易错的地方。
   3.师范写,讲解注意点:
    浮:右半部分被竖中线对分
   4.生描红临写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重视阅读。阅与读,低段一二年级则是更重视于“读”,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读,有众多方法: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不胜枚举,这种种读法能让学生用有趣的读法来理解课文。但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学生是真的想读吗,还是只是迫于教师下达的读一读的“命令”?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为人师的我们都了然于心,真心想读,想展示自己的确实有,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为了完成读的任务来读的,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想了一些方法来让学生乐于读,发自真心地想读。但就在这个方面上,我觉得我在引导语上下得功夫还是只是皮毛的,如何在老师的引导语上再作雕琢,如何让学生乐于掉进老师“陷阱”中,并且让他们“乐不思蜀”,在这些方面我还是要再仔细思考的。本课中我的引导语是起到了让学生自愿去读的作用,但学生的朗读效果却还不尽人意,他们的读中缺少了一种品,缺少了感情,缺少了对文本的理解,上升的空间还不够明显。思考后觉得我的引导语还是过于简单,过于直白,过于没有内涵。“运用引导语要注意,教师必须把阅读的目的要求告诉学生,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除了如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前的情感激发,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情绪,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此下来,学生才会更好地阅读,而我只做到了后半条,没有做到前半条,在以后的课上,我要针对这两点再多作努力,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激发,还要做到阅读前的明确指示,帮助学生更好更愉快更有价值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