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老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