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语感训练评析
老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成的,是可以培养的。语感训练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低年级儿童心智水平相对比较低,对语言感受力相对差一些,应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趣感。教师应善于抓住富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情感和趣味,在儿童丰富的想像世界中感知语言,从而达到一种趣而忘返的语感境界。
《春雨》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全诗写得轻松明快,琅琅上口,我确定了“以趣为媒、自读自悟”的教学思路后,便让学生熟读成诵,待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背了。
师:“这首诗共有几句?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喜欢?如果你来读你打算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喜爱之情?”
(评析: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文字欣赏揣摩,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生:(充分感知课文后汇报)
生1:我喜欢“点红桃花”。
生2:我喜欢“染绿柳芽”。
生3:我喜欢“唤醒青蛙”、“刨坑种树”。
师:(抓住语感训练的时机)为什么说“点红桃花”而不说“染红桃花”,为什么说“染绿柳芽”而不说“点绿柳芽”?
(小组展开讨论)
生1:因为桃花刚长出花骨朵时,春雨飘在上面,就慢慢地开了。花骨朵很小,所以是“点”红。
生2:因为图上画的柳条是长长的,春雨洒在上面,就好像把绿色的颜料泼上去一样,颜料慢慢地流下来,柳芽慢慢地被染绿了。
师: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尤其应引导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开展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春雨》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找出训练的比较点,在理解、想像、品味中体会“染”与“点”的情趣感,学生充满童真的表达浸润着对春天、对万物、对自然的热爱。)
师:(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积累、感悟)你喜欢“唤醒青蛙”一句,结合你对春天、对大自然的观察,是谁唤醒了青蛙?
(评析: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文本蕴涵的人文境界感染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了思维。)
生1:春雨唤醒了青蛙,春雨响哈南嘈下着,把青蛙吵醒了。
生2:桃花唤醒了青蛙,春天来了,青蛙尽情地闻着挑花散发出的香味,闻着,闻着,青蛙就醒了。
生3:春天来了,洞里的温度渐渐升高了,青蛙感到有点热,就热醒了。
生4:池塘边的虫子唤醒了青蛙,青蛙感到周围似乎有虫子在活动,便想起来捉害虫。
生5:是燕子唤醒了青蛙。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吱吱喳喳高兴地叫个不停,就把青蛙唤醒了。
生6:小朋友们在池塘边种树,他们边种村边说话,说话的声音被青哇听见了,青蛙就醒了。
(评析: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在心灵的体验中的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诗化的思维,他们的逻辑是非理性的,他们的体验是多元的,他们的视角是独特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尊重儿童对文本的多元反应,还应调动儿童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思,引导儿童在对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才是语感训练的要义。)
选自《小学语文教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春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春雨飘到我们心中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