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词语,感悟表达

老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片段:
  师:“一大串一大串”能不能换成“一串串”?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葡萄是一大串一大串的。
  师:我们来读读,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出一大串的感觉。
  生读
  师:还是没有读出一大串的感觉。
  生再读

  评析:
  孩子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待“一大串一大串”这个词语可能只是简单的认为就是一大串的意思,根本不会仔细品味,认真咀嚼。所以孩子们往往把一篇课文读了若干遍之后觉得什么都懂了,这很正常。如果老师备课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话,学生都懂,没什么好教的,那就不对了。但黄老师做得很好,抓住学生习以为常的词语品读玩味,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使学生对熟识的文本产生陌生感,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遗憾的是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较好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常态上(因为葡萄是一大串一大串的)。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这一环节还是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在朗读的层面去体会、理解、感悟。老师可以叫两位同学分别读含有“一大串一大串”和“一串串”的句子,在朗读中,孰多孰少,孰大孰小自然见分晓。再指导含有“一大串一大串”的原句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言让学生读出一大串一大串的感觉,而应该因势利导,注重点评,如:听了你的读,我只看到了一大串,怎么好像少了一大串呢?再读读。哇,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一起读。因此,朗读中的点评很关键,有时候它就是最好的引导。当然,此处的词语辨析可以读中感悟,也许彼处就不一定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