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本] 谈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的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为了帮助教师使用好教材,现提出如下建议,供教师参考。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弄清两套教材的衔接:
本册教材同以往三年级教材相比较,没学生字329个。因此,将书后生字表(2)中的生字300个,改为350个,插入字184个,另外145个字将在三年级下册中插入学习。其中插入字均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中出现。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好插入字。
2、识字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发现学生识字方法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要承认学生识字能力的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
3、加强巩固:
学过的生字要多见面,在阅读中多见面,在习作小练笔中多巩固。总之,在读和写中巩固学过的生字。
4、重视书写指导:
对于含有新笔画的字、结构复杂不易写好的字、笔顺易错的字,教师要进行板书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讲究写字质量,指导用铅笔写好生字本上的字。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教学:
⑴ 加强语文训练: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语文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理解、感悟、欣赏、运用的有机结合。主要的训练形式有:理解词语、句式训练、朗读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默读训练。
① 理解词语:
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精读课文要让学生理解,首先就要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不懂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在教材中做了重点提示,如,课文第3课中“终于”,书中提示“从终于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有的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自己去确定,如,第3课最后一句话中的“汲取”一词应作相应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工具突破法,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用文字解读文字,但查字典后一定要结合课文理解。课文求解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胜地于字典的理性解释。生活体验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烙印。情境再现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可视可听,理解自然真切。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后定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是准确的,也才能体会到作者潜词的精妙。
② 句式训练:
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课文当中有很多利于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句子,教师要留心加以利用。例如,第1课中的“有……有……有……还有……”,第2课中的“是……也是……”,第7课中的“一……就……”,第11课中的“……像……”,第15课中的“一边……一边……”,第19课中的“不但……而且……”等等。此外,像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并列句等,文中出现的句式都应根据学生实际加以训练。不同类型的课文承载不同的训练重点,如,有的课文中出现连续的动作词语,有的课文中有人物神态描写等,我们都应借助教材这个载体,抓住训练契机。
③ 朗读训练:
朗读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使学生感悟课文,培养语感。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听录音、仿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齐读、配乐读等等。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教师要训练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从技巧上进行评价。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节奏。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语句中的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只有品味出语言内涵的意义和情绪色彩,才能决定采取某种语调。节奏是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籽音有强有弱、停顿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这种强弱、长短、快慢、高低错综地出现,就形成了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就是语言的节奏。
④ 读写结合训练:
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时机,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读写结合的训练包括仿写句子、段落、续编结尾,揣摩、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如第5课仿照描写灰雀的方法进行状物练习;第6课《小摄影师》文后的续编结尾;第9课把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第20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总分的描写方法;第27课《陶罐和铁罐》的读后感及对插图进行描写等。既巩固对课文的体验,也进行了习作的体验。
⑤ 积累训练:
学习贵在积累。教材中给我们进行了积累的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示,做好积累训练,通过背诵、摘抄的途径进行积累。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积累,既可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也可根据所学生字积累词语。如第10课《风筝》中的词语“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以让学生积累,另外,所学生字“精”可积累“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神抖擞”等词语。
⑥ 思维训练:
新教材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年历问题,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例如,许多课文中渗透学会提问题的方法。第6课提示告诉学生遇事要动脑筋;第7课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第14课教给学生思维的过程;第21课教会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此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还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即读书想象画面,这也是读书阅读的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
⑦ 默读训练:
教学中要加强默读训练。要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即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书,边思考。要为默读提供条件,每次保证7~8分钟默读时间。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即动眼不动嘴,边读边想,边读边划,一目十行。
⑵ 两课时分配:
例一: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学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字词的教学。第2课时精读课文,积累和扩展阅读。
例二:第1课时在自学的基础上,直接感悟课文,进行朗读等相关训练。第2课时结合重点进行读写训练,完成生字教学,阅读,积累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任务量是固定的,方式是灵活的。
⑶ 利用好教材:
新教材有精读课文中出现了“问题提示”,教学中要以此为重点,进行精读课文训练。而课后问题的安排与以往教材也有所不同,第1题带一本打开书标记的问题是关于朗读方面的;第2题带一个小喇叭标记的问题是关于讨论、交流方面的;第3题带一支笔标记的问题是关于积累方面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资源,以此为重点,进行精读课文教学。
2、略读课文教学:
⑴ 在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取舍得当:
恰当地取舍教材内容,应当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从“阅读提示”去确定取舍的侧重点,努力体现教材编排意图;二是从学段要求去确定取舍的侧重点;三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学生固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情感张度为依据,确定教学时要达到的要求;四是要体现单元训练重点,明确课文在单元里的定位和任务,突出重点,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⑵ 在教学策略上,自读为主,略而不简: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教学必须注意凭借着“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
① 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
② 凭借“阅读提示”──精略交互:
教学中,注意以略读为主,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以及学生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精读与探究,余者必须作略读处理,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
③ 凭借“阅读提示”──内引外连:
教学中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等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⑶ 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
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形式,检查读书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3、口语交际教学:
⑴ 重视倾听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倾听态度和习惯:
倾听是互动交流的第一步,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话的质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的方法,训练抓住说话的主旨,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的意识,哪怕记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人名。
教师要有较强的倾听能力。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规范学生的语言,顺学而导,点拨引导调动学生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⑵ 重视生活和阅读的积淀。
⑶ 重视评价的多重功能:
① 激励功能。
② 引导点拨功能。
⑷ 重视与平日教学、生活的紧密联系。
4、习作教学:
⑴ 重视习作批改。师生共同评价、修改“问题作文”;共同欣赏“佳作”,错别字要引起高度重视。
⑵ 注意等级和评语的激励作用。评语要用第二人称口吻,注重双向互动,有激励性、针对性、建议性,做亲切的沟通。切忌不下评语、只给分数或不批改。
⑶ 多设奖项。如好词佳句奖、外貌描写奖、开关结尾奖、最佳修辞奖、新颖题目奖、标点符号奖、奇思妙想奖……赏析课上,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自信与日俱增。
⑷ 重视习作积累。通过编辑班级文集、个人文集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培养习作兴趣,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
总之,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进行备课,用心进行教学,留心注意观察,潜心进行研究,苦心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标的理念,完成实际意义的教学。
[2005-09-03]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