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2.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图片。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板书:思乡念亲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齐读)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
    1、配乐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3、拓展促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唐】李煜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4、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5、情感朗读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
   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配乐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
  四、拓展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五、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   思乡 念亲     王维
              孤独 寂寞            难过
 
  [2007-10-12]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