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实录


  2005年11月19日吴江实验小学五年级借班上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做《风筝》。(板书课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先来读读这样两首古诗:(出示文字)
  生:(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
  生:这首诗里面说“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就是指风筝。
  师:你说的真好!联系上面的句子看一看,这是说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于是——
  生:(齐读)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好。我们再来读第二首。
  生:(齐读)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急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师:能读懂吗?
  生:能!
  师:孩子们为什么着急地直拍手啊?
  生:因为他们的风筝被风吹落到树梢上了。
  师:这是古人诗句中的风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课文可能是讲什么的?
  生:可能是讲风筝的样子和用途。
  师:你猜测这是一篇说明文。
  生:讲了和风筝有关的一个故事。
  师:你认为更侧重于叙事。
  生:讲了风筝的制作过程。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流浪的孩子,非常思念他的母亲。他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然后放飞风筝,让他替自己去寻找母亲。
  师:啊呀,一只小小的风筝就引发了你这么多多情的遐想,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呢?现在王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请你认真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或者问问老师和同学,把课文读通顺,看看课文到底写什么了?

  【王老师的导入非常别致。第一,教师以写风筝的古诗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对“忙趁东风放纸鸢”、“忽听儿童急拍手”等诗句初步理解,获得关于风筝的感性知识:风筝也叫“纸鸢”,风筝一般在春天放,风筝带给人们无穷的快乐。这样的引入,比单纯向孩子们介绍风筝来得高妙!第二,通过古诗这个引子,引出《风筝》这篇文章,进而让孩子通过大胆预测,调动他们的经验储备,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第三,更为巧妙的是,王老师用古诗为下文的理解埋下了伏笔。在课的中间,王老师用引课时的诗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种古今对照,互文参读的策略,非常高明!】

  (学生拿到课文,自己小声练习读)
  师:(行间巡视,不时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同学提出来这两个字不认识,看黑板。(板书:憧憬)谁知道什么叫“憧憬”?
  生:憧憬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看来跟心情有关,表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神往。
  师:还有同学提出这个字不认识,(板书:倏)这个字念“shū”,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
  师:等一下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好,下面我们来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篇课文围绕着风筝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倏”的意思,教师相
  机评价。略)
  师:我们没有接触到课文的时候,大家预测了很多课文可能写了什么,现在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讲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的事情。
  师:你是从哪儿找到了这个答案?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师:真好,你真会发现。(打出文字投影,师范读了这句话)
  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
  生:因为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
  师: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师: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默读课文,分段标画,指名汇报,教师有意设疑,提出找风筝是否应该独立分为一段,在学生的辩论中达成共识——找风筝的过程也是放风筝这美好游戏的一部分)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不提分段,但是,但是对于有些结构分明的课文,抓总领句或过渡句进行分段,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王老师不避讳分段,用比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抓总领句,很快就让孩子们就在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思路。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师: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生: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出示相关文字投影)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
  生:用心
  生:认真
  生:专心
  生:一心一意
  师: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生:我认为是一只原本想做成像蝴蝶样,而实际上什么都不像的风筝。
  师: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认为是一只被作者他们称为“幸福鸟”的风筝。
  师: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
  生: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师:看来,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一份纯真所感染,那么为什么孩子们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
  生:因为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
  师:看来你已经真正理解了“憧憬”这个词语的意思,用在这里很准确。
  生:因为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
  生: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师: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我注意到这一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做个蝴蝶样的吧”,你觉得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
  生:可能是作者说的。
  生:可能是作者的小伙伴说的。
  师:为什么作者没有注明是谁说的呢?
  生:可能是过去的时间太久了,已经记不清了。
  生:我觉得这不是重点,写不写都无所谓。
  师: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是谁说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
  (学生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生:(读文)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师: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
  生:飞得高。
  生:飞得快。
  师: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
  生:形容蝴蝶。
  生:形容像孔雀那样的鸟。
  师: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学生练习读,指名汇报)
  师: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
  生:村里人惊奇地说:“放得这么高!”
  师:这是说村里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还有其它的说法吗?
  生:村里人羡慕地说:“放得这么高!”
  师:村里人在羡慕什么呢?
  生:羡慕我们把风筝放得高。
  师:仅仅是因为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生: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读过的诗句吗?(出示文字投影)村里人羡慕我们的原因就是——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段。
  (学生练习读)

  【在这一板块的对话中,王老师以“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作为阅读话题,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体察作者和他的伙伴们的心情,进而领悟放风筝所蕴涵的自由、快乐、幸福的情感。王老师不仅仅将教学指向与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在理解的同时,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从实录中不难发现,王老师深谙语感教学的策略,“翩翩”的语像感,“憧憬”的语义感,“羡慕”的语境感,被王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长期进行这样高品位的语感训练,学生必定获得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

  生:(继续汇报读文)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谁还能讲一讲呢?
  生: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迷恋。
  师:“迷恋”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到位,我很欣赏。
  生: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喜爱。
  师: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惊:吃惊失:失去色:颜色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师: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
  生:喊了很多遍。
上一篇:《风筝》教材理解     下一篇:《风筝》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