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
   (3)师背《元日》,生齐读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你读懂了什么?你从中知道了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说说写的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
  五、用心写字
   1、坐端正、仔细看、认真听,教师示范书写四个字。
   2、学生写字。
  六、七夕作业点心
   1、诵读经典:读读、背背、抄抄古诗,注意“乞、巧、渡、霄”的书写。
   2、积累经典:背背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
   3、宣扬文化:给家人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欣赏牛郎织女的电视剧、戏剧等。

  附:板书
              乞巧 (唐)林杰
           ☆ 看碧霄 智巧 ☆
             渡河桥 幸福
             望秋月 美满
             穿红丝 ……

  教学反思:
  本课意在抓住古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人们的内心,感受七夕乞巧节的盛况和风俗,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品味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课堂上,我以一句诗带动多句写“牵牛织女”诗的学习,以一首诗的学习带动一组跟节日有关的诗的学习(《清明》、《寒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让学生深刻品味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诵读时情感还不够到位。怎样创设情境,挖掘出诗的情感并让学生领悟到,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将是我继续思考的方向。
 
  [2012-04-10]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