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与创新──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特点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创新是一套教材的生命。事实证明,只有敢于否定自己,善于超越自己,教材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也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了务实的态度,只求形式的活不求内容的实。从一、二年级教科书中,我们已能看出这个特点,作为中年级第一本教科书的三年级上册,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呢?笔者在初步阅读这一册教科书之后,感到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一、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
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他们没有丢弃自己既有的优势,而是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继续加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从本册教材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
在训练点的安排上,教材把课程标准关于词句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中。比如,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如:“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科利亚的木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陶罐和铁罐》)
又如,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明确了学习略读的任务和要求。从本册教材开始,课文就从阅读方法角度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略读课文在训练安排上也紧紧围绕“粗知文章大意”进行设计。
3.在内容安排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册教材的文中学习提示和文后思考练习,都力求突出重点,便于举一反三;“资料袋”“宽带网”等都力求精要、有趣、富有启发性;“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力求典型、实用;导语、连接语、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提示语,都力求抓住要点,言简意明,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整套教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每个部分、每个栏目、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推敲,既简洁明了,实实在在,又给师生留有余地。
4.在文化传承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册教材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也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教材不但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古诗、成语故事、谚语、俗语、三字经、对子、春联、生肖邮票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专门安排了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的一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必然会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创新
1.在课文选材上创新。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材的整体质量。更新课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新教材的热切期望。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大幅度更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比如,反映儿童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反映名人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反映思想方法的《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反映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等等。这些新课文,不但语言规范,而且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2.在组元方式上创新。
低年级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围绕专题组织内容,还体现了课程标准“加强整合” 的思想。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加强整合上又有不少创新。比如,每组的导语不但点明专题、激发兴趣,而且提示学法、布置任务,加强了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使导语既概括了全组的教材内容,又统领了全组的学习活动。在训练安排上,也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第四组的观察训练,既在导语中点明,在课文中渗透,又在课后思考题和口语交际、习作中进行系列训练;又如,综合性学习活动,从提出活动内容,到提示学习方法,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机结合,相互呼应,便于落实。
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编排方面,更是独具特色。教材采用“捆绑” 的方式,用一段连接语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连接在一起,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迁移的功能。
3.在呈现方式上创新。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在与前几册教材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还体现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既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栏目设置和呈现方式,又开辟了新的栏目,创造了新的呈现方式;保留的栏目中,有的栏目调整了内容或增加了功能。比如,单元导语比前几册的导语内容更丰富,功能也有所增加;“我的发现”也从以前的单纯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识字方法,扩展到发现词语的特点、标点符号的用法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