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设计理据:

 

王荣生老师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旨在解决语文教学“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问题。此四分法,目前已为语文教育界广泛接受。

 

同一选文,被处理为不同类型时,在教学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此一课中,《风筝》被处理为例文来教。)王荣生老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例文的界说及教学要求作了如下阐述:

 

所谓“例文”,就是说明“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的“例子”(例文)──这是取用夏丏尊的说法。例文,是教材中“选文”的基本定位。学习例文,并不在于学习例文本身,而是在于学习那些“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某一篇例文到底“例”的是什么“共通的法则”“共同的样式”,是课程规定好了的。教师教这篇“例文”,只是教课程内容规定的某一个侧面,其他的方面则不必兼顾。“例文”教学,近似于“一课一得”。(“例文”中的“文”,不等于“篇”。它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

 

教学实录:

 

一、教师简单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0课。咱们一起很好听地把课题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师:第10课,预备,起。

 

生:第10课,风筝。

 

二、训练学生朗读1、2、3,获取课文言语形式秘妙。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齐读,师生对话提取语意焦点。

 

师:大家把书本打开,看到课文。先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就读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看到自己的书本──李卓林。就请你读,读吧。第一个自然段。

 

李卓林: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师:读得还挺好的,是吧?

 

生:是。

 

师:声音大,又没有打结巴。好孩子,你站起来──这句话,不要读那么快,慢一点,像老师这样[舒缓地]: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你看,老师读的时候,不是那么急,你再读一遍,好不好?来,童年的时候──

 

李卓林: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比之第一次,稍微舒缓了一些。]

 

师:你看,把速度稍微放慢一点,就显得更好听。我再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就这个女孩子,来,你来读一读,就这一段。

 

邓丰怡: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师:坐下。你看,刚才她有意强调了一下,就显得读得更好听──“最大的快乐”,这个地方的语气语调读得很舒服。这样吧,咱们一起把这个小小的段落读一遍。注意,舒缓一点读,不要读得那么快。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预备,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