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教材 聚焦语用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一、激趣导入

1.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惊弓之鸟》。昨天已经预习过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生:有趣。

自评:开课伊始,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尽快地激活,把兴趣点燃。课文讲述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鸟儿掉下来。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急于想一探究竟。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一个“趣”字入手,是营造充满情趣课堂的良好开端。

2.预习先行。

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白板上的词语会读吗?自己读两遍。

学生自读,师指生读。

生:更羸 打猎 大王

个别正音:大王 粉饰 拉弦

师:“大王”这个词到底读?“dà”还是“dài”呢?谁能来说说看?

生:“dà wáng”。

生:我觉得是读“dài wáng”。因为在古代,人家都称国王为“dài wáng”,我是从历史书上看来的。

师:掌声送给她。所以这个词应该读“dài wáng”,一起齐读。再请一位小朋友领读。

生再次齐读两遍。

自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的第一步。检查预习,其实是引导学生要学会预习,要重视预习,是一种学习导向,暗示着预习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是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以学定教”的具体表现。同时,我对“大王”这个词的检查,充分说明教者在关键处适时点拨的重要性,诠释了以教者的立场来说的“以学定教”并不是弃掉教者的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者依据学情相机而教。

二、整体感知

(一)读懂文题

师:按照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先读懂课题。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1:课题就是整篇文章的意思,受过弓箭惊吓的一只鸟。

生2:更羸跟魏王去打猎,他没有用箭,就拉了一下弓,就把大雁给射下来了。

师:老师问的是题目什么意思,但不是课文讲了什么,谁能再来说说?

生:有一只鸟受到了弓的惊吓,很害怕,就掉了下来。

师小结:一只鸟被弓吓着了,然后掉了下来。

自评:题为文之眼。对这篇课文来说,题目显得尤其独特,不仅概述出了故事,更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整体感知从抓课题的解读开始,直接而生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更教给学生开始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关注课题。

(二)扣题读文

1.寻鸟说鸟。

师:“惊弓之鸟”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惊。因为这只鸟是受惊了才掉下来的。

师:说得对,这只鸟是受了更羸的惊吓掉下来的。那么,课文题目是“惊弓之鸟”,那你觉得课文主要是在说鸟,还是在说更羸呢?

生:我觉得是说鸟,因为课文题目就是“鸟”嘛。

师:是这样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更羸,因为这样的鸟很常见,但能用惊吓这招就把鸟吓得掉下来的人只有更羸。

师:是的。这是什么鸟呢?

生:大雁。

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

生1:大雁在天上飞的时候,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

生2:大雁是候鸟,候鸟就是天冷的时候要飞到南方去,天热了再飞回来。

师:它是群飞的候鸟。

自评:表面看起来还是在说课题,实则进入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师生平淡无痕的谈话中,我让学生谈自己对大雁的了解,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带进了“候鸟”这个随着气候而冬去春来、群飞的鸟种。看似闲谈,实则为下文铺垫。

2.探鸟究鸟。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呢?然后填一填,(    )的鸟。看看你能填多少种答案。

出示:(         )的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