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也没想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

  [案例背景]

 

  《检阅》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组课文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检阅》一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案例描述]

 

  近日,在邻校听一位老师执教《检阅》一课。开始上课了,老师激情澎湃,学生参与积极,课堂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约二十分钟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情景:

 

  老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把你看到的告诉同学们,好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里沸腾起来了,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

 

  生1:老师,我看到这是儿童队员们参加检阅的情景。

 

  生2:我还看见了博莱克,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生3:博莱克和他的伙伴们排的队伍是整整齐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如果你是博莱克,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呢?

 

  生1:此时此刻,博莱克在想,主席台上有这么多外宾,我绝不能我们国家丢脸。

 

  师:(面露悦色,大加赞扬。)

 

  生2:老师,如果我是博莱克,此时此刻,我会想,同学们这么关心爱护我,我一定要走好,不能给同学们、老师和学校丢脸!

 

  师:你说得真好!

 

  生3:(正当老师正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突然,后排一个孩子站了起来,他怯生生地)老师,我认为他什么也没想!

 

  师:(愣住了)你说什么?你再大声说一遍!”

 

  生3:(大声)我认为,他当时什么也没想。

 

  师:(一脸惊愕,轻声地)他真的什么也没想吗?他怎么会什么也没想呢?”(举手示意那个孩子坐下。老师迅速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生3:(一脸的困惑,嘴里在小声地嘟囔)本来就什么也没想嘛!

 

  [案例分析]

 

  结束听课活动,课堂上的那一幕情景始终在我脑海浮现。“他什么也没想”这句话一直在我耳旁回响,孩子困惑的脸庞在我眼前浮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感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是语文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措施。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感受,对此,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将知识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品质都不一样,阅读同一文内容个人的体会心得也有差异。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就没有创造性的阅读,所以,在阅读实践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求异创新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喝良好的个性品质。

 

  他什么也没想,我觉得这应该是本节课最精彩的生成,可惜老师放弃了。他什么也没想,这才是一种真实的心路历程,当一个人专注于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是不可能还有很多闲暇去想其他的事情。这使我想起了大学生徐伟救人的动人故事,正是他的“什么也没想”挽救了三位花季少年的年青生命。

 

  一次,在与同事集体备课,我们在讨论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一位老师老师说:“我认为本次作文除了写乡下的美景,乡下的趣事之外,一定要他们写写地里的庄稼,写写农民辛勤的劳动,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我却不太赞成她的意见,这是孩子走进乡村、感受田园,孩子眼中的乡村中美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许在他们看来,劳动也是一种乐趣。为什么要把成人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呢?我开笑对她说:“你说的这个嘛,可以有;童年童趣,必须得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