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一课识字教学的体会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了“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三年级不再有整节的识字课,识字任务分散在各个环节。怎样才能扎扎实实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颇有收获,现将体会归纳如下,与大家共享。

 

  《荷花》一课共有“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裳、蹈”12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挨挨挤挤、饱胀、莲蓬”是理解课文时描写荷花状态的关键词;“仿佛、翩翩起舞”又是理解课文时展开想象的发散点。识字课上抓住这一特点,字词句段篇有机整合,使识字教学在文章情境中走向“义境”识字,识字时重点由第一学段的“音形”转向“义。”

 

  一、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要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必须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一)把握教学的“度”

 

  教学的“度”把握不好,学生的识字兴趣会大受影响。在中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延续低年级的方法──课上分析过细(使学生对识字感到枯燥乏味),就是(由于三年级的学习重点已转至句段)识字教学被忽视,使学生汉字知识掌握不扎实,出现大量的错字、别字。鉴于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适当调整生字的教学思路,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教学中只重点学习了“荷、莲、蓬、翩、仿、佛、挨、胀、蜻、蜓”10个字,还增加了一个“冒”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生字表中的生字进行筛选、取舍、补充。这样既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效果也很好。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成为学生驾驭知识、施展能力的时空,学生是在用自己养成的识字习惯、学会的识字方法、逐步提高的释义能力进行识字、解词、品句。课堂伊始,我在多媒体课件配合下,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话峰一转:“请把你预习的成果介绍给大家。”就把识字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把识字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学生像在沙滩边筑造沙堡的孩子一样,沉浸在体验的快乐中。

 

  教学片段: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请把你的学习成果介绍给大家。

 

  生1:(手捧字典站起来)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在浅水中,地下茎叫藕,种子叫莲子。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荷花”这种植物。“莲蓬”是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大屏幕出现配着荷花图的三个生字)

 

  生2:(自豪的语气)我还在电视上知道荷花浑身是宝:荷叶、荷花可供人欣赏。莲蓬内藏有莲子,池塘的淤泥下还藏着莲藕,它们都可以吃,还可以入药呢!

 

  生2:(走到台前拿起教鞭像个小老师)我带大家记住“荷、莲、藕”这三个字,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草字头代表草本植物。请跟我读……

 

  生3: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下半部分占了多半个格,特别是“莲蓬”这个词走之旁要写在草字头下面,别写成半包围结构。

 

  师:请同学和我一起板书“莲蓬”这个词(教师板书,学生书空练习)。

 

  二、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课堂上若教与学心有灵犀,就像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识字起,我就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积累识字方法。二年级又训练学生自主识字,对形近字、易错字等的学习归纳方法,并有生字袋进行分类积累。三年级上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理解字义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高的展示台。教学时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沉浸在欣赏美景的情境中,以情为线穿起“仿、佛、挨、荷”等生字词的学习,实现“义境”识字。

 

  (一)在对比中体会词义,在语境中边识字边运用教学片段:

 

  师:你喜欢荷花吗?找出文中你感受深的词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