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
   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
   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
     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
   3、生字:骆
   4、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生字:跛驮忿哄啃
    (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
    (2)书写:驮忿
      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练习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5、说话练习:(出示)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
     跛(  ) 齿(  ) 忿(  )
     玻(  ) 龄(  ) 芬(  )
   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
    (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
    (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设计:
                  33 找骆驼
             看到    思考    知道
            (观察) (分析归纳) (结论)

  教学后记: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设计课的时候,又该如何去把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