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行为动词 洞察内心世界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下面是《麻雀》教学片段:
师:(挂出小黑板)这里有两个写老麻雀的句子。第一句是改动以前课文里的,第二句是现在课文里的。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句子都是描写什么的,比较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生:这两个句子都是写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羽毛的样子的。
师:对。不同在什么地方?
生:有一个词语用的不同。以前课文里用的是“蓬起”,现在课文里用的是“扎煞”。
师:“蓬起”“扎煞”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懂吗?(生点头)
师:都懂,很好。想像一下,“蓬起”师什么样子?“扎煞”又是什么样子?比较比较,看看用哪一个好。(片刻,生纷纷举手)
生:用“蓬起”不好。
师:为什么?
生:麻雀为了清理自己的羽毛,就常常要蓬起羽毛,这动作太平常、太一般化了。
生:“蓬起”给人一种松软无力的感觉,好像一个绒毛球。
生:猎狗见了这种样子,丝毫不会发愣的,反而会感到有点可笑。
生:“扎煞”可就不同了!
师:不同在哪些地方?
生:我好像看到羽毛像钢针,根根直立的样子。(众鼓掌)
师:羽毛像钢针,根根直立!想像一下,老麻雀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
生:非常愤怒!
生:怒容满面!
生:怒不可遏!
师:它为什么感到无比愤怒?
生:你这猎狗太无耻了!我的小麻雀刚刚出世,你竟然就想吞掉它!
生:你这猎狗太以强欺弱了我就要跟你拼一拼……
师:现在,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用“扎煞”这个词语,能更好地表现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形象,反映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伟大爱心。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不是彻底否定语文知识,阅读教学是存在一些规律的。比如透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察内心世界,就是基本的阅读理解程序方面的知识,是理解写人物的文章都适用的。这个教学片段通过比较的方法去揣摩“扎煞”运用效果,透过这一外表描写去想像老麻雀的精神品质。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2004.11.9)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麻雀》教学实录之二
下一篇:《语文天地二》综合资料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