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反思之一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这个规矩是个什么规矩?谁说这个规矩不能有?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再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用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我还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填充:一天彭总(想去北海公园游玩),因为(工作人员闭园接待他),彭总(很生气返身离开了公园)。用这样的方式呈现降低了难度,同时也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时,我让学生先找出描写彭总语言、衣着、神态等的句子划下来,再写上批注。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想因此来证明体现人物的品质,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衣着、神态。有两个地方处理得不错:
  1、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学生通过彭总的语言体会出彭总很高兴想去北海公园的原因是:公园很热闹、有人很多、彭总才很高兴,这是他想去公园的原因。我就顺势引导如果公园不热闹,彭总可能就不回去了。(想在这里埋下伏笔,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学生从这句立体会出彭总替老百姓着想,把车停远点免得堵车。学生对人物的衣着的描写见识得比较少,于是由我提示他们:彭总穿着便衣,这是对他什么的描写?为什么穿便衣?联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学生马上受到了启发,跃跃欲试起来。有的说穿便衣很低调,有的说穿便衣显得很休闲,还有的人说这样不容易让人发现。我总结:彭总就是想以一名普通的游人的身份去逛公园,他也是普普通的一个人,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同时这篇课文里还有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虽然目标里它不是重点,但是课堂作业上有这样的仿写。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把书上的句子单独的写在小黑板上进行讲解。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游人赶跑了?”
  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是提示语在中间,我就介绍这是因为这句话没有说完,提示语是插进来的,说以后面人就是原来那人说的后半句话。简单的说就是提示语把一句话分成了两半,因此接后面那一半时要用逗号表示。当堂仿写运用,尽量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节课也让我意识到,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了解作业情况,把作业上涉及到的提尽量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