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四》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几项练习。
  “日积月累”中的“区别形近字”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的练习。“抄一抄”此题的目的是积累词语,练习把字写端正。“词语搭配”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正确地进行词语搭配。“读一读”所选的对韵歌,语言简练,对仗工整,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体会动词”意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可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句中带点的词语,都是动词,用得非常恰当。“读一读,背一背”中的《敕勒歌》比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己大体读明白。但要注意古诗中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
  “开卷有益”中提供了自读课文《我家门前的路》。此文是练习、检验独立阅读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先不要指导,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问、自答,应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带着“我家门前的路经历了哪些变化?”的问题自学。
  “初显身手”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此项活动的目的,一是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根据采访提纲进行采访的能力,二是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首先要确定采访内容,想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的过去。然后根据内容确定采访的对象。
  “笔下生花”是在综合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习作练习,写作之前先整理一下采访记录,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要写出见闻及联想,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反映出热爱家乡的感情。
  “金钥匙”可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朗读的体会。还可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自检”引导学生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鼓励大家向好的同学学习,多积累语言。

  教学建议
  教学“语文天地”的内容时,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习题可结合课文的学习穿插进行,其它练习可以集中进行。
  在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区别形近字”时,需要注意的是:1.先比较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区别,再组词语,在运用中区别。2.组词语时,鼓励学生一词多组。
  “抄一抄”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接着说说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找找哪些字容易写错;再工工整整地抄下来。还可鼓励学生再抄一些词语。“词语搭配”补充词语可按以下层次训练:⑴审题,明确要求。⑵指导方法,前面的叠词是修饰后面的词语的,应在横线上填名词。⑶试着独立完成练习。填完后想一想,填上的词语和前面的词语搭配是否合适。⑷全班交流。应鼓励发散,说出不同答案。⑸开展填词语的抢答活动。学生出叠词,其他学生抢答,把词组补充完整,这样可丰富学生的词汇。
  “读一读”教学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要求背诵。“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本题可放在学习课文时进行。读句子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又要重在想象。如:第1段话应启发学生体会到,课文以“钻”“漂”“荡漾”这些动词,既写出小船在小河上悄然划过的样子,又通过船驶远后,小调飘荡,更衬托出小镇早晨的恬静,从而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第2段话应启发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低”“弯”“鸣唱”“欢笑”这些动词,拟人化地写出了植物和动物们失去了太阳后可怜悲惨的样子。朗读时不要过于强调带点的词,而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展现是情感。先自读,再交流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以朗读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必求同,可有不同感受。在朗读的基础上可练习背诵。动词的概念不必介绍。
  “读背古诗《敕勒歌》”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读了这首诗后,可启发学生:你能不能想出北方草原的风景?和学过的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自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归纳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抓住每段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化,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表达。最后练习归纳路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路越修越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初显身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提前布置,使每个学生思想上都有所准备。⑵选择大家都想了解的地点,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⑶学生都可随时提问,使大家真正交流起来。⑷采访结束后,归纳刚才的问题,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问题与主题无关。从而引导学生明确怎样采访、提问题。⑸告诉学生在采访中注意采访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在课下采访的基础上,评选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示、交流学生采访的见闻。口述时尤其注意三点:⑴说出你采访的景物,采访的对象。⑵讲讲它过去的样子。⑶讲讲它现在的样子。在口述时要寓抒情于见闻与联想之中。
  “笔下生花”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平时积累好词好句的好处。应让学生建立“摘抄本”“采蜜集”,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好习惯。建立摘抄本应具备以下条件:⑴自编目录,目录要分类,便于摘抄与提取。⑵自定摘抄标准。⑶摘抄的好词佳句要注明出处,便于备查。⑷经常翻阅,经常提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