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二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1、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八、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