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之二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3.小红军倔强的表现跟陈赓同志有什么联系?从小红军牺牲前后的事实,反映陈赓同志是怎样看待小红军的?
  (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来历。没有这一段,第二段提到陈赓同志时,会给人一种突然的感觉。第一段还表露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深情”怀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没有它。)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因为他们“十分疲惫”了。)
    ②“疲惫”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书,再从课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惫的原因。
     (“疲惫”是非常疲乏的意思。造成疲惫的原因,课文中有:“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
    ③看来,行军途中造成疲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常忍饥挨饿,连马都没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惫的瘦马”,何况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外貌特点看出什么?
     (“黄黄的小脸”的“黄黄”,“两只脚穿着破草鞋”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的“又青又红”,从这些特点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乏了。)
   4.陈赓同志见到掉了队的小红军年龄这么小,这么疲惫,一心想帮助他。那么,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倔强”地没有接受帮助,从哪些表现看出这种“倔强”呢?
     默读课文,把陈赓同志想帮助小红军的举动概括地说出来;把表现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他这样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会儿马,并且命令他骑,还要跟他“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结果都被小红军找理由拒绝了。)
     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他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什么,议论、解答后,通过下列表格归纳、小结(顺便解答“思考·练习”第3题第(1)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