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不是一句空话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理想描述】
  《美丽的槐乡》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段,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教学过程我打算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为汇报交流预习情况。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②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③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为品读、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在阅读时,我力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学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本单元都是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在授课时,我打算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子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
  2、勾画描写槐花的特点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三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
  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子们的欢乐心情。
  4、孩子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
  5、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重点)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深入理解“美丽”二字,知道它为什么“五月,是孩子们最满意的季节”。课后拓宽学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意义,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通过迁延训练,再次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实践呈现】  

  教学片断一:
  轻轻打开书。配乐,师范读课文。
  师:那里的什么吸引你呢?
  生:槐花、槐花饭、槐花蜜。
  师:读自己喜欢的、吸引你的地方。
  出示:挎走白槐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摆出槐花饭指读
  生做动作,请一人上黑板。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词特别有意思。出示
    白茫茫 甜丝丝 喜盈盈
    白生生 香喷喷 傻乎乎
  齐读。
  师:指名读。第一组是什么?怎么读?
  生:白茫茫说明多,白生生只有几朵。
  师:甜丝丝不但可以表示味道,还表示心情。
  还有哪个词表示心情?喜盈盈,什么心情啊?
  师:有了这些词,句子有了自己颜色、有了美丽心情。
  出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
  1、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4、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
  5、他们大大咧咧的,……
  用这些词填空。
  来到槐乡,我们看到(  )的槐花开了。漫山遍野,一片(  )。闻一闻()的,尝一尝(  )的槐乡的孩子各个(  )的如果你来到这里(  )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那准是被槐花的香气熏醉了。
  师:都是因为,齐读“五月,洋槐开花了。”

  教学片断二: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看到槐花了吗?槐花什么样子?
  生: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如……
  生: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
  齐读。“槐乡的……小辫儿。”
  师:一片白茫茫什么样子?我看到眼前到处都是什么?
  生:太多,想到了下雪,什么样子?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什么花做的雪?槐花做的雪?漂亮吗?指名读。什么心情?
  师:高兴,这就是瑞雪初降。女生读。
  美丽、漂亮、祥和的槐花雪,我们走近点,看一看。指读。
  师:你看到了吗?什么样子?像玉雕的圆球啊。怎么样才像?
  生:很多,一朵挨着一朵,缠在上面,挤在一起。远看就像,漂亮在什么地方?很漂亮的圆球。玉看过吗?阳光一照,很透亮。指读。出示图片,漂亮吗?谁来说?指名读,齐读。
  师:出示另一种样子的图片,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像不像?漂亮吗?
  指名读“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小辫儿”如果一阵风吹过来,像什么?
  维吾尔族姑娘在跳舞,比得多像啊,谁来读?
  师:作者观察仔细,写出来的槐花就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美丽。不同的人看槐花是不一样的,出示美图,像什么呀?一群翩翩起舞的白蝴蝶。珍珠项链。玉雕的葡萄。小白贝壳。出示句式:五月,槐花开了,像______________。
  配乐朗读第一小节。(音乐真好听)
  师:出示第一小节剩下部分。
    长长的句子一下就读懂了,可以去干嘛?
  师:指导读。还有更高兴的小蜜蜂和孩子们呢。
  换句式读一读。指读。我觉得你读得很有节奏,像小诗。
  师:读一读,读出诗的意境。和老师配着读,发现了什么?
  生:句子是对称。
  师:采走对酿出,你们发现了对称读起来就很有节奏了,句子很整齐,叮叮咚咚的节奏,和我们唱的歌一样。写法上也是很整齐。
  槐花又香有甜,看了漂亮的槐花,读了这么有意思的句子,回味一下,齐读诗。
  我会写:
  “喳喳喳……小鸟飞来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片断三:
  师:五月,不但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也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板书: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用课文当中的句子来说明吗?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啪啪啪……满足”。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有口福。”
  师:对呀,他们可以吃槐花。还能用它来做槐花饭,招待客人,走的时候还用来送人,做清凉清凉的槐花蜜。
  师:这些孩子都是娃娃,槐乡的孩子在五月都是那样的快乐,都会哈哈大笑。板书:娃哈哈。
  生:齐读:景似香雪海,人如娃哈哈。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讲就是:
  生: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的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生:我觉得是对前面自然段的总结。
  师:课文写了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写了槐花票箱,第二块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师:课文学到这里。(打断)
  生:我有个问题,这晒干的槐花可以干什么?
  师:槐乡的孩子用来做什么?用来送人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来打个比喻,五月的槐乡似什么?五月的槐乡像什么?五月的槐乡如什么?你能把它比喻成一个美好的事物吗?
  师:想不出来,拿出笔来写一写。写一句也行,两句三句都行。
  生:五月的槐乡似一幅活的画,五月的槐乡像一首美丽的诗。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五月的槐乡像一颗明珠,似绿水上漂着的一只小船。
  师:像一颗宝石,像一艘小船,表达了你的喜爱。
  生:五月的槐乡似春天美丽的花园,像孩子们的天堂。
  师:多好呀,像快乐的天堂。
  生:五月的槐乡是槐的世界,是香雪海,是令人如痴如醉的画。
  生:五月的槐乡似孩子们的乐园。
  师:走进这个乐园,所有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槐乡的美,都能体会到那种独有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感受为前提,将课前教学设计落到实处。
  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本”?怎么将教学预设落到实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从头至尾牢牢抓住文本,课前所有的教学预设都是基于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既学到文字的运用规律,又能提高语文素养,这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无穷的益处。“生本”的理念就是要我们40分钟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我始终微笑着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引导,尽量使每一位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我想这就是一节课成功的地方。而不足和我需要努力的方向则是应当允许学生错误的出现,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理解,哪怕是错误的!只有直面真实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真正得到成长。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始终是一种现实情况的体现,没有人为的事先雕琢,没有任何华丽的掩饰,即使出现的小小的失误,那也是情理之中的。真实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也允许教师犯错。我们在语文课上能把这种“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够体现出”“语”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