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价值大于正面价值的课文怎么办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是主张下次改版的时候删掉的,因为它的负面价值要远远大于它能传达的正面价值。原因有以下几个:
1.课文跟现在的实际情况对不上号,没了事实基础。课文写的是上世纪40年代的波兰,那时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刚脱离德国法西斯的控制,人民思想划一、单纯,庆祝国庆,隆重严肃,出现《检阅》里描写的情况很正常,现在的波兰早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也没孩子参加国庆检阅这回子事了。况且,现在波兰的国庆节已改到了五月,课文中则还是七月。试想,波兰的孩子读了这篇写波兰人的课文,一定会认为这是造假。这不很尴尬吗?
2.课文中的词句及行文方式,会让孩子本能的排斥。课文中多是“开会”“商定”“洪亮”“隆重”“盛大”“彩旗飘扬”这样的大词、庄词,里面孩子们说的话、办的事,以及内心的思想,都不是今天孩子能理解的,完全是被政治化的成人形象,甚至比最近被批评的五道杠少年还五道杠。学生看到这样的形象,会抗拒、会怀疑(要是现在不怀疑,大了明白过来往往变得很激愤,那更糟糕)。
3.课文安排的事例想传达平等、尊重的思想,用今天的价值观来看,也弄拧了。一帮孩子开会,讨论检阅仪式上残疾的博莱克该怎么办。在博莱克缺席的情况下,决定了他被安排在第一排的“命运”。不符合程序正义,这种决定是恩赐性质的,这恰恰不是平等和尊重,而是一种看起来和蔼的威权,但威权再和蔼,毕竟也还是威权。本想传达尊重、平等的意识,结果起了反作用,得不偿失。
我们教材中有些课文是永远经典的,比如我们古代的经典诗词,可以穿越时间而不泯光辉。有的课文是带有鲜明时代价值观的,在当时当地对的,过去50年、100年后才看,我们认识上进步了,这种价值观就有局限了。《检阅》就属于后者。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种局限了,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更换跟当今时代价值观相符的课文。
但在没删除之前,老师们毕竟还是要教这篇课文的。
我知道,很多老师是拼了命的宣扬教参中规定的所谓爱国、平等、尊重等思想的,不外乎让学生把嗓子扯起来,嗷嗷的、反复的读一些蕴含了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如“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等。
有一小部分老师看出了思想意识上的问题,采取了消解的办法,问学生:假如你是博莱克,你参加不参加?讨论后,教师告诉学生我是博莱克的话,我不参加,因为我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问的问题不太好。假如你是博莱克,意味着要站在文中博莱克的角度去思考。要知道,在上世纪40年代的波兰,一个孩子,是没有个体决定自己命运意识的,他愿意自己的命运熔铸在集体里面,所以,真要自己假如是博莱克,符合实情的回答是,我会参加。
但不管怎样,这两种路子,教的都不是真正的语文,最多算是一种意识、价值、观念,跟语文有关系,但肯定不是最密切的那种关系。
最密切的是什么?是这样一篇课文对语文学习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我看,至少在这些方面中的某个点可以进行训练:
1.学习一篇小通讯、小报道的布局。刨除思想上的偏差之外(其实,在作者写的时代,这种思想没人觉得偏差,所以不要激烈的批评作者),这篇小文章是不错的一个小通讯、小报道。其特点是用第三人称,把一件细小的事情(一个残疾儿童队员参加不参加国庆检阅的事)放置在国庆大阅兵背景下,以别出心裁的安排获得了检阅的成功。可以借鉴的是:小事情需要一个大背景,面临的难题有一个峰回路转的化解。
2.懂得写亢奋型文章常用的手法。凡是想让读者感到此文隆重、严肃、热烈的,配套用的词汇必须是大词、庄词、严肃的词,标点则尽量多用打了鸡血似的叹号。如本文连标点符号仅仅614个字,叹号就用了8个。多用叹号,可以让读者在读的时候,不自觉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兴奋起来。当然,小孩子初练习,可以了解一下这种亢奋文风,最好不要习惯、喜欢,因为这实在算不上好文风。
3.写作文时,字数不多,又想追求比较好的表达效果(最起码是视觉效果好看),可以采取多分段的方法。本文614个字,竟然分了16个自然段。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分段的,可是作者却分了段,目的自然是让文章显得有分量,有可读性。这个办法不少同学也用过,就是所谓的“字数不够分段凑”。现在的社会是个快速阅读社会,人们基本没有耐心阅读严肃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短平快的文章自然就受欢迎一些,因此,一两句话就分一段,能让读者勤转动眼珠,也算一个偷懒的办法。
4.描写正面(英雄)人物可以采用烘云托月和浓墨重彩相结合的方法。课文中声音分贝最高的显然是队长,这是作者有意识在群像中突出的个像(这种人一般是小领导,体现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班长马宝玉)。前面大家的沉默是因为儿童队员们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博莱克怎么办),这时需要英雄人物出场了——是队长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这个时候队长的出现,是在其他队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的一锤定音。前面其他队员的言行起的作用就是烘云托月。浓墨重彩则体现在作者详细描摹了队长的语言。
需要提醒的是,这篇课文因为价值观的问题,尽量不要安排学生反反复复感情朗读,默读一下,问问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课文,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教师点拨一下课文不好在什么地方(这种课文是要教师点拨的,否则得算教学失察),完成一两个语文训练就可以了。
附:人教版课文
检阅
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在一所学校的俱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讨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到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太阳,你好
下一篇:《检阅》人教版教学参考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