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指名读课题)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播放故事)
  二、理解题意,指导学法
   1、这个故事还挺长的,但是我说呀,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2、相信的小朋友从课文里找找看,争取说服不信的小朋友。
   3、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呢?句中哪个词是“假”的意思?(“借着”)“威”呢?(“威风”)
   5、我们理解了成语,也了解了故事,那这篇课文就学完了,好吧?这篇课文还要怎么学?(出示卡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图片):“这只老虎可真凶猛呀!”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结合指导读词:“扑过去”、“逮住”)
   3、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学生练读)
   4、男生读,相机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
  (二)精读2~5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出示图片)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
    (1)“眼珠子骨碌一转”(做个动作)
    (2)“扯着嗓子”(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好让老虎不敢吃它)
    (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为什么“一愣”?这时它会怎么想?
    (觉得很奇怪。指导读句)
   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又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会怎么想?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唉,肚子再饿也不能吃这个小家伙,它是老天爷派来的,来头可不小。算了,我还是再到别处找东西填肚子吧!)
   5、演读2~5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精读6~8自然段。
   1、过渡:看到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引读)”那么,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里以后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7~8自然段。等一下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事表演一下。
   2、学生自由读书,讨论并找伙伴排练。(出示图片)
   3、请5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
   4、教师根据表演评议,帮助理解有关词语。(出示卡片)
     理解:摇头摆尾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5、(出示图片)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出示:纳闷)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的,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
   7、看了表演,相信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肯定能读得特别有感情。(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呢?(板书:受骗)
   2、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老虎)根本就不是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引)
   3、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怎么样呢?
  五、教学生字。
   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
   2、讲解书写要领,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