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言意兼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我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句话写得非常有趣。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觉得这段话有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了的石榴想象成了——
生: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出示图片)这是笑得——(生答:咧开嘴。)——师:这是——(生答:笑破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有没有同学是从笑上来分析的?
生:有一个石榴咧开的口子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了肚皮,是夸张。有一个石榴露出了很小的口子就说咧开嘴。
点评:如何精读课文?这也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倪老师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是如何把石榴“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不但深刻地感悟到拟人写法的妙处,而且对“咧开嘴”“笑破肚皮”“甚至”等词句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师:来,把自己想象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瞧,这是(师做动作——扒
(师指导读)
师: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
生:我认为这句——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用得比较好。因为石榴就像在吹小喇叭一样,所以成了比喻句。
师:看来平时老师特别喜欢告诉你们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是吗?其实呀,倪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特,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开),这是(师做动作——张望)。
(生跟着做动作读)
师: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生:我想让人们品尝到我的美味。
师:是啊,你是迫不及待了。
生: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看呢?
生:想。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咱们一起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一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画线的句子。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石榴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
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拥挤。
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刚刚倪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这花显得非常——
生:多。
师:对,刚刚这位同学还关注到花的色彩,那是——
生:火红。
师:其实,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
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
读了诗句,再看画线的句子,特别是读到这个词(火红)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石榴园里,石榴花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
(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眼前也浮现了那样的画面?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们也带到了那夏天的石榴园——
(音乐响起)
师:瞧,到了夏天,石榴开花了,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谁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全班配乐齐读)
师:你们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呀,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引领学生聚焦于石榴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析、诵读,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不但“感于目”,而且“会于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师:跟你们读着、谈着,倪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有一点,相信你们跟倪老师一样会感到意外,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孩子!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咱们的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倪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了。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又动脑筋想象了。
师:看来,作者细细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小作者能够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个个——
生:小喇叭。
师:那熟透了的石榴才能够——
生:笑了。
师:石榴娃娃呀才能写得那样的——
生:顽皮可爱。
师:不过,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小作者还有一颗装满了爱的心,这爱是你们刚刚体会到的他对石榴的喜爱,更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也带着一颗装满爱的心,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
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记住,要用眼观察,还要用脑想象。
点评:从写法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既使学生在写法上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又使学生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意思,即小作者的习作成功源自“对石榴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总评:
听了倪老师的这堂课,我的感觉是扎实而韵味丰富,活泼而厚重深刻。其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三点:
第一,突出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倪老师围绕第二学段的重点目标:“初步学会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鲜明地凸显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
第二,凸显了板块教学理念。把课堂结构由“线形”变为“块状”,倪老师这节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一抓“果”,二抓“花”。教学环节安排四个板块,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理清文脉,精读赏析,读写迁移,步步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第三,文道融合,力求读写的最佳结合。诸如探究石榴的“生长过程”,既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对课文修辞句的赏析,既加深了学生对石榴“花”“果”的认识,又领悟到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深化认识,“情感升华”,既使学生升华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又领悟到写好文章的“秘诀”(对要写事物的热爱)。这些读写的长线结合,分别渗透了写作的“构思”、“表达”和“立意”训练。而最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学习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写法,进行课外练笔的“短线结合”,既是一个仿写练习,又是“爱的延续”。
赛课感言:教学艺术植根于科学思考
倪呜
一、遵循教学的规律,以学定教
要“以学定教”,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以及学习的可发展点。
本课教学无论是生字词教学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剖析,例如“小喇叭”一处的教学设计,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可发展点。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绝大多数孩子只能感受到石榴花和小喇叭的形似,而对于两者间的神似(也就是用小喇叭吹奏起来的热闹感觉来体现石榴花的旺盛)学生难以体会,于是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火红(因为小学生总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带领着学生步步深人,使其获得愉快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石榴》写作借鉴
下一篇:重积累、巧整合、促说写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