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说课设计之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石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第四段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具准备]
    石榴实物、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时间]
    3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观察体验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到了咱们枣庄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走了走,逛了逛,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是许多同学感到意犹未尽,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家乡的石榴园去那里观赏、浏览。你们愿意吗?”简单的导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学习下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1、精读第二小节。
  由季节的变换引出春、夏两季的石榴园,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火红”“越来越……越来越……”“小喇叭”感受石榴花的多而美。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2、精读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并且让学生探究这几个词可否互换,使之体会作者观察之细,用词之准。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说话。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的样子时,通过抓重点词让学生朗读、体会,在理解“扒开”“张望”时,让学生做动作理解。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入适当的表演。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精读第四小节。
  第四自然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玛瑙般的仔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我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作者这样比喻的妥帖与恰当。在理解“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时,在课堂上我带来了实物,直接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好句子,读好段落。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体验融入语言文字。
  4、总结提炼,升华感情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在反复诵读第一节中,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三)梳理拓展,积累运用
  通过学习第四自段的写作手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