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得法为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生:第二句是用长江之水来比喻友谊长存。
师:说得好。孟浩然的两句话各有侧重,先引用别人的观点,再说出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更有说服力。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看两个片段。屏显:
1.爷爷一手搂着孙儿,一手捋(lǚ)着长须,说道:“李白说得好,‘,。’看到天上的明月,怎能不想起我们的家乡?”
2.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清了清嗓子,说道:“歌德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生:(自由发言,逐一补充。)
【反思】:巴金先生说:“只有写,才会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必要的写法指导是不可少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上教学中,借助孟浩然的这番话,向学生介绍了“先引用,后阐发”的表达方式以及单引号的用法。接着,引入了两个语境,分别补充前后两部分,旨在“趁热打铁”,解决了“纸上谈兵”的弊端。
片段6:比较阅读,习得借景抒情的方法
师: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浩然登船以后,李白是怎样做的?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
生: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师:凝视有看的意思,联系上文找一找,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生:第二自然段中有“仰望”和“远眺”两个词。
师:比较一下,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这里为什么要用“凝视”?
生:凝视是目不转睛地看,更能表现李白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把这种感情带进去,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这段话当中,除了友人登船和伫立凝视之外,更多的是在些什么?
生:写景。
师:大家想,既然是送别,写这么多景,有必要吗,为什么?
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等语句写得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对抒情很有帮助。
师:说得好,这叫“借景抒情”。写景不是目的,目的是写人,是表情达意。(板书“借景抒情”,引导学生记下批注。)
师:借景抒情是常用的写作方法,给同学们推荐两个片断。屏显:
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不行……
——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
一阵风吧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生:齐读。
【反思】:“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上述教学中,进行了两次比较阅读。一是“凝视”的教学,是在联系上下文中进行的文内比较。二是“借景抒情”方法的指导,是文外的比较。尽管“借景抒情”这种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不必奢望一蹴而就,而要放眼长远,今天有个感知,明天复现的时候,就会倍感亲切,如同老友晤面。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逐步习得了这种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三
下一篇:让表演艺术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