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眼”引导“四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剪枝的学问》(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六册)这一课,我认为抓好“四眼”,引导学生进行“四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一般来说,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1.什么叫剪枝?
   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
   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到答案。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二、扣住字眼,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课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点拨文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减少’是为了‘增加”’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