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