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我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了吗?
  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几百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师,看来林则徐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鸦片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调查询问,也可以通过做试验研究(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作为一名高级官员,林则徐为什么会没有环保意识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倡导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怎样?当时的人们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它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