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第三段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说明]
  《捞铁牛》(人教版第七册)一文叙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其中第三段具体讲了打捞铁牛的过程,涉及浮力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品、二看、三问、四读”,学文悟道。
  [教学设计过程]

  一品。课文第三段内容是讲怀丙怎样打捞出铁牛,共三个自然段。其中第四、五自然段写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出第一只铁牛,叙述详细,是理解的难点。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我们可进行品字词的训练:
  1、说说“铲、浮、拔、拖”之间的关系,句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思考两个“慢慢地”和“越绷越紧”能不能另外换词?为什么?

  二看。
  看插图。课文插图可将文字信息变为可视的图像信息,增强课文的直观性,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都有所帮助。在此,我们可分两步进行:1、从整体上观察。看看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初步了解画面内容;2、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有层次地了解画面内容。
  看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问。古人说:“问则疑,疑则思”。爱问是创造精神的反映,会问是创造力的表现,善问是学习进步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努力去钻研自己所困惑的问题,从而质疑。
  启发性问: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升?铁块上升和铁牛能从沙中捞起,原因是什么?
  复述性问:如果你是怀丙,你怎样指挥打捞第二只铁牛?
  实践性问:举例说明现在人们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做哪些事?

  四读。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我们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受到教育,这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
  了解读。在读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了解本段的主要内容。
  比较读。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关键词,比较朗读:1、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绷紧了。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向上拔;2、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弥补读。琢磨琢磨再读,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回味读。学完本段后,反复诵读,反复体会课文运用语言文字妙处,熟读或背诵。

  ——发表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年第11期
 
上一篇:《捞铁牛》教学实录     下一篇:教学思路为谁忙